吾爱文书网 >工作范文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优秀5篇

优秀的事迹常常蕴含着智慧与经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优秀的事迹让我们明白,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长久努力的必然结果,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赵向志的英雄事迹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优秀5篇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篇1

春令已至,桃花盛开。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3月31日,木根镇中心小学师生代表近20人到木根镇垌心山举行清明“缅怀英烈,传承美德”教育活动。

木根镇垌心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安葬有十一位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遗骸。1949年10月至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泰山部队及剿匪部队在这一带与国民党残余部队及土匪,展开了几场激战,基本肃清了盘踞在木根镇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及土匪。在这几次战斗中,中共牺牲了十一位解放军战士。当地的干部群众就把他们的遗体集中安葬在木根村的垒山。七十年代初,为纪念这十一位烈士,原罗播公社把烈士的遗骸移到垌心山并修建了纪念碑。长期以来,该纪念碑已成为木根镇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教育基地。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是啊,神州热土,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赴汤蹈火、至死不渝,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是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繁荣的今天,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遍地的桃花。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让我们静静的追思,深深地缅怀,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托在这鲜花和话语中……

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让我们一同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与大地永存。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革命烈士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篇2

他普通吗?却是,但是看看他做的工作吧。

他,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入伍12年,他时刻谨记着自己消防战士的职责,参加过大大小小的灭火和抢险救援1600多次,抢救出被困群众460多人。

他,是一个贫苦家庭的顶梁柱。父亲和哥哥先后因车祸致残,母亲也不幸罹患癌症,善良淳朴的妻子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他,跟他一起撑起窄窄的公寓房里,那个清贫温馨的家。

他,军功章挂满胸前,获奖证书装满抽屉,声名鹊起的他,依旧过着俭朴无华的生活。他依然是妻子的好丈夫,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

妻子李翠,亲切地叫他“牛哥”,战友豪爽地直呼他“黄牛”。

他,有许三多的坚韧、史今的宽容、伍六一的倔强、“老七”的霸气。他,就是消防部队真人版的“士兵突击”。

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南宁市支队特勤大队一中队代理排长兼一班班长xx。

十余载抢险救援经历书写青春华章

自1997年当兵入伍以来,xx一直以行动来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从什么都不懂的新兵蛋子成长到如今的消防技术尖兵,xx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汗水和努力,经历了大小1600多次生死一线的关头。xx在实战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救援经验,也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一次次把xx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000年9月1日15时35分,广西最大的化工企业——南宁市化工股份公司的2800立方米酒精罐突然发生大火,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当消防部队到达火灾现场时,酒精罐上火光冲天,火焰已经高达50米以上。

9年前的消防车和现在的进口消防车的性能没法比,当时的车载水泡的有效射程根本达不到燃烧着熊熊烈火的酒精罐顶。于是,火场指挥员决定组成突击敢死队冲进防护堤迫近作业。xx主动向指挥员请求担任主攻。

指挥员同意后,xx立即和突击队员顶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把两节拉梯架到燃烧罐,将移动炮推到被烧得发红而且塌陷的罐体上,顶着高温和随时可能掉入罐里的危险,站在上面操作移动炮进行近距离灭火。战友们在身后不断用水枪向xx射水降温,掩护他灭火,有好几次强大水压差点把他冲进罐体里,幸好xx用脚紧紧地勾住了两节梯梯蹬稳住身体。经过数个小时候奋力扑救,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并被顺利扑灭。回忆起这段经历,xx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酒精罐的温度高得吓人,自己的手都被烫起了好几个泡,万一不小心掉下去酒精罐里啊,连个骨头都找不到!”

千里驰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显身手

自去年汶川地震救援顺利归来后,人们便记住了这位个子不高,说话不多的铁骨汉子。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xx正休假到医院照料身患癌症的母亲。当一接到部队成立抗震救援突击队奔赴四川增援的指令,xx立即返回部队,瞒着母亲,奔赴灾区救援。

5月14日赴川以后,xx舍生忘死,英勇顽强,多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递交了满意的答卷。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与南宁市消防支队其他战友一起抢救被困人员19名,其中8人生还;带领救援队员转移群众3617人,为群众搭建避难场所76处,清理危房145间,抢救各类物资价值约1300多万元,抢运救灾物资480余吨,为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黄牛”xx又经历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心动魄。2008年5月14日,南宁市消防支队赶到四川都江堰后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当日下午,xx在都江堰四川街一栋六层坍塌楼层上,利用视频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发现下面有生命迹象,并隐隐约约听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呼救声:“救命,救命!”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的女子看到xx和战友,立刻冲了过来,紧紧抓住他的手,哭着哀求:“我弟弟埋在里面已经两天两夜了,求求你们,快救救他吧!”“你放心,刚才我已经听到他的声音了,我们一定把你弟弟救出来!”

根据xx多年的救援经验,他和战友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方位,挖了一条隧道,清理被困者上方松动的水泥块和砖头,用工具一点一点挪开楼板,通过细小的缝隙,进入被困者所在的狭窄空间。

伴随挖掘的同时,上方的楼板不断嘎嘎作响,碎石纷纷掉下,战友们着急地喊道:“班长,有危险!”而此时xx心里想的却是:“我们已经千辛万苦挖出了这条生命通道,我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把他救出来!”他不顾战友的劝阻,拼命加快挖掘速度,就在他把人救出来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几层厚厚的楼板在余震中塌了下来,埋住了他们之前救人的地方。而那时,要是xx再慢一秒,就再也回不来了。

由于抗震救灾表现突出,xx被公安部消防局记个人一等功,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并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了祥云火炬在南宁的传递活动。

满载荣誉依旧朴实无华

08年抗震救灾立功至今,xx先后在南宁等地做了十几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收到自治区、南宁市等多级政府部门的嘉奖。xx英勇的抢险救灾事迹也早已家喻户晓,成为南宁市街头巷尾的美谈。

而今满载荣誉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就摆架子,居功自傲。在部队领导和战友眼里,他仍然是个尽职尽责的好战士,是那头永不放弃、做什么事都抢在第一位的“黄牛”。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又一次见到了这位小个子的消防兵。他笑着说:“现在去菜市场买菜,偶尔会有人认出自己是xx,挺不好意思的。”他也直言,有时候确实有点不方便。

在群众眼里,xx俨然成了一位英雄。市民们有需要消防帮忙的时候,几乎都会想起这位腼腆老实的消防老兵。7月13日,xx所在的辖区内公务员小区有一位住户的门被反锁了,到现场的消防战士弄了很久也没有把门打开。这时,战友们想到了在特勤大队的xx。“xx来了,没什么问题了!”像这样的对话,在许多有xx在的场合都可以听到。他的救援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xx到达公务员小区现场时,他以惯来敏捷的身体,运用“楼层下降”技术,从住户的窗台进入到屋内,成功地把该住户的门打开了。事后在与记者的聊天中,xx说到:“其实,人家也挺不容易的,现在装一个门,动辄三四千,的确不忍心把住户的门弄坏。所以每次遇到这种门被反锁的情况。我都在想,能不弄坏,就尽量不要弄坏住户的门。”

xx就是这样一个老实诚恳的人,他时刻替他人着想,不愿意弄坏老百姓的一扇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得到了战友和市民的好评。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篇3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她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时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春运临近高峰,武汉疫情呈蔓延趋势时,她顶着压力,几度建议“封一座城,护一国安康”。党中央迅速采纳了她的建议,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扩散,这一举措不知让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岁的李兰娟院士还主动请缨,进驻武汉,和武汉的医护工作一起接诊病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生。七十多岁的老人,一连7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她怕一眨眼,鲜活的生命会从她指间溜走。

她抢在时间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尔、达芦那韦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为了尽快找到“对症下药”的疫苗,她率领科研团队,日夜兼程。

她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篇4

这是一个“隐者”的故事,也是一位“勇者”的传记,更是一个“智者”的传奇。

他叫张富清,95岁,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2018年12月3日,在信息采集时发现,他是一位有着卓著功勋的战斗英雄。1950年张富清被授予 “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后,他将包括“人民功臣”奖章在内的三枚军功章,和那些立功证书一起,装进了一只旧皮箱里,被封存、被隐瞒、被遗忘……

大隐隐于市,张富清老人是一名真正的隐者。人生在世,难以回避“功名”二字。有人把功名看得很重,把荣誉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专提当年勇,喜欢躺在功名簿上睡大觉,殊不知功名反而成了其前行的负担和累赘。老英雄张富清把功名看得很淡,深藏功与名,转业之后没有向政府“摆资历”、“论勋章”而是悄无声息地主动请缨,扎根一线山区,直到壮年变成暮年青丝变白发。对他隐士般的做法,他这样回应 “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许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啊?”在“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思潮中,隐去功名的张富清老人,却似一股清流,涤荡浮躁的污垢,冲刷喧嚣滋生的温床。

勇者无惧,张富清老人是一名真正的勇者。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他无畏无惧。他不仅是战斗中的英雄,更是一位精神的勇士。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他却出乎家人和医生的意料,装上义肢,依靠顽强的毅力和一股打不倒的执拗,站了起来。

大智若愚,张富清老人是一名真正的智者。战争年代,张富清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离家征战已经7年的张富清本可以转业回原籍工作,他却选择了到艰苦、困难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造福。有本钱不用,这是傻吗?不是,这是智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有明确的志向,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有坚定的信仰,一个共产党人忠诚的信仰。一个心怀社会,心怀祖国的人就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张富清老人的事迹,读之让人泪目,为之震撼。他是我们的心中的精神坐标,一座丰碑,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这面镜子面前理仪容、正衣冠,在功利面前做隐者,在工作中做勇者,在利益面前做智者。

赵向志的英雄事迹篇5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平舟镇董联村,有着32年党龄、刚从医院治疗结束回家的村主任__,在全县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后,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奋战在防疫一线,共同守护村寨的平安。

2019年12月,正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期,董联村村主任__在一次为群众补短板的工作中,头部受伤,陷入昏迷,同事将其送医治疗二十多天后才苏醒,在医院治疗结束后,恰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得知这一情况后,__主动申请返回工作岗位。

“只要没倒下就得上,农历新年初一我就来上班了,因为我家离这里近,村里面时时有群众找,不管怎样,我每天都坚持来这里上班、接待。”董联村村主任__说道。回到工作岗位后,虽然身体不好,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天,__都坚持和村里的党员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积极支持配合防控工作,让群众学会自主防控。“我们到各组去排查哪些人是从外面回来的,我们要安排人跟进管控,在家不允许出门,在这段时间,不准人集中,这两天都在做这些工作。”董联村村主任__向介绍日常的工作。

在入户宣传工作中,除了大力引导群众学会自我防控外,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准备举办酒席的群众,__也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群众取消或者延后举办酒席。村民鲜永吉准备在最近几天为女儿举办婚礼,__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他讲解了群众大量聚集带来的疫情防控危险,鲜永吉在充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带来的危害后,第一时间通知亲戚,取消了酒席。“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也支持政府的工作,我们把酒席延期了,后面再办都行,疫情好了,政府准办,我们再办。”董联村村民鲜永吉说道。

随着入户宣传工作的有序推进,在__的组织带领下,村里的党员和部分群众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到重要路口设立疫情防控卡点,严密保护董联村的安全。”外面来的车,我们看车牌号,我们要问清楚,一些外出务工的,我们也不允许去,现在疫情还不允许他们出去,这两天虽然忙点也好,也保护大家。”董联村村主任__说道。

在董联村,通过__的带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有序,__勇于担当,敢于奋战一线的精神也鼓舞着村里的年轻党员们。“__同志为群众排忧解难,凡事亲力亲为,特别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上,带病上岗,投身一线,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党员学习,是我们的模范和榜样。”村里的年轻党员陆显莉向说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英雄永在作文优秀5篇

2024年英雄故事作文5篇

致敬戍边英雄作文5篇

英雄,读后感优质5篇

英雄,读后感参考5篇

英雄,读后感通用5篇

英雄读后感作文5篇

小英雄雨来心得体会精选5篇

消防烈火英雄观后感5篇

心目中的英雄作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821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