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文书网 >工作范文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7篇

优秀的读后感是一定会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的,读后感不是照抄原文,而是写出自己对书本的所得所感, ,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7篇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1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所监狱的故事。对我们而言,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一种生活,它把生活肢解的那么残酷,却又诠释的那么美善。对生活而言,《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是一段经历,一个忠告,抑或一则寓言。而希望体制化的救赎则是这则寓言的关键词。

监狱是怎样一种环境,影片在最开始就给了我们残酷的诠释,没有权利,没有自由,甚至连吃饭排泄都成为了一种命令下的服从。就像是典狱长冷笑着说出的那一句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所有囚犯在这里都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影片还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绝望:混乱不堪的喧闹,肮脏的言语,消毒粉灼烧的皮肤,黑暗中冰冷的牢房,永远干不完的累活与永远糟糕的饭菜,三姐妹对安迪穷追不舍的骚扰……在这里,时间像把利刃,割碎了每个人的梦。就像是瑞德说的那样,希望在是很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人疯狂,它在这毫无用处。

然而安迪的出现却改变了监狱的一些事情,他让囚犯们看到了上命中本不该消失的东西。像啤酒,音乐和书籍,这些都是普通自由人的消遣,在这里却构成了肖申克监狱中最美妙的三个时刻。囚犯们懒散的在屋顶上喝着安迪几乎用生命换来的啤酒,享受着温暖的午后阳光,而安迪只是坐在角落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是的,他只是想感受一下自由,哪怕一刻也好。我们还听到了莫扎特的名曲“费加罗的婚礼”回荡在肖申克监狱上空,数百名囚犯和狱警都伫立在广场上,望着音乐飘来的方向,似乎忘记了人世间还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还有安迪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新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让每个人都可以像自由人一样在图书馆汲取高墙外自由的空气。安迪对瑞德说,不要忘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美好的事物永远也不会消失。人类在经历了如此苦难与沉沦之后,依然能够生存下来,只因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里的生活平淡如一潭死水,同样一个世界却被一座高墙分割成了两种秩序。相同的是,围墙两边的人都被不同的体制规范着。影片中,瑞德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这些围墙很有趣,开始你恨它,接着你适应它,日子久了你开始依赖它,那便是被体制化了。我们依然记得那个和蔼可亲的图书管理员老布鲁克斯,他在监狱里生活了五十多个年头,垂暮之年却被放逐出体制之外。老布在监狱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者,而在体制之外,却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老头。对于新生活无所适从的老布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种体制中去。人类需要一把生存的标尺,社会同样需要一种游戏规则,而这就是体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体制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安全、稳定。而我们人生的轨迹也恰是如此:上幼儿园是为上小学做准备,上小学是为上中学打基础,而上中学则是为了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上大学,你能干什么呢?考大学似乎成了人生中理所应当并且顺理成章的事情,而遵循于体制化的大学生则越来越多的社会所抛弃,这便是体制化的极端表现。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个狭小的囚禁,而外面的世界也不过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枷锁而已。如何能保持住我们内心最纯真的需求,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体制的奴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正如茨威格在遗言中透露的人生真谛:精神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被体制束缚的我们要做肉体与精神的纯粹自由人。

在充满屈辱肖申克监狱中,荧幕上的利塔海华丝所寄予的是高墙之外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安迪把她的海报贴在了牢舍的墙上,而这种欣赏并未仅仅停留在海华丝靓丽的表面。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并且永不绝望,凭借着海报的遮掩,安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用一把不到八英寸的手锤挖通了一条自由之路。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奇迹,就连从不相信希望的瑞德也不得不承认: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散发出自由的光辉。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匍匐于五百码长的污水管道,逃出了肖申克的高墙,获得了新生。在安迪的意识中,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而安迪选择了生存,在我们面前的路很多,如何选择则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强者自救,胜者渡人。安迪不仅救出了自己,更救出了许多被体制化抹掉希望的人们,譬如瑞德。

影片最后的场景我们一定会为之震撼,阳光明媚的下午两个老朋友微笑着拥抱抱在一起,而这个场景却险些被导演剪掉。看来真正的经典的影片不是艺术,而是生活。而生活中的人们,是你,也是我!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2

5月5日晚,我们的影厅装修升级后,电影沙龙带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重磅首次回归,或许是因为老童先生和孙世刚先生的魅力,或许是因为在各大排行榜都居高不下排名第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魅力,整场座无虚席!

沙龙初始,老童先生和大家简单的分享了电影的故事后,我们开启了一场精神之旅。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主人公安迪利用一把小锤子,用将近20年的时间,救赎了自己,救赎了自己的希望与自由。那是一把多小的锤子啊!在这20年里又遇到了多少的社会的黑暗!没有屈服于同性恋的逼迫;没有因为对人性随意的摧残而恐惧;没有因为体制化的生活而放弃自我救赎的希望!(堆雪人作文)冒着生命危险只为让伙计们在楼顶上享受久未触碰的啤酒!冒着危险只为让大家听到那每天都重复着一样东西的喇叭里也可以听到那样的歌声,在那歌声里仿佛有鸽子,有大海······坚持不懈的寄信,竟然在监狱里有了让大家可以看多种类型的书、听音乐的地方!20年啊!每天到操场上从裤腿里抖落一些凿的墙土!20年所遇到的一切都没有终止了他最终的信念。这个信念支撑他度过了漫长的20年,最终获得了希望的救赎。

这部影片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3

所谓体制化,诚如书中所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肖申克监狱便是这样一种体制。于是囚徒可被划分为两类——被体制化的人与不被体制化的人。成为前者轻而易举,而做后者又谈何容易?

在我看来,斯蒂芬·金所极力想表达的主题应当是自由,体制化下的自由。“心若是牢笼,则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部,而在于内心。”肖申克监狱里的大多数,包括狱警在内,都是不自由的。而安迪,“一只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的鸟儿”,心向自由,从未放弃过希望,用十九年挖隧道,最终成功越狱。

若故事仅仅只此,那这本书似乎难以成为经典,不过是一碗包装过的鸡汤:“坚持换来成功”。而安迪也不过是个经历了不幸后又再度被命运垂青的幸运儿,或者说是个幸运的强者。

诚如书中所说:“强者自救,圣者渡人”真正让我有所触动的是以下几个细节:安迪不顾一切地在监狱的喇叭里放《费加罗的婚礼》,感动了所有囚徒;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安迪坚持写信,为监狱图书馆谋得资金添置书本。自由,以及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在这些细节中得以彰显。安迪在保有内心的自由时,仍不忘将自由的甘霖洒向众人。纵使他确实曾经谋杀妻子,纵使他帮助狱警们减税,安迪使得自由成为广义的众人的自由,那他便已是黑暗中的一道微光了。

然而圣者,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克斯,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布鲁克斯得到了身体的自由,却终于没有能够摆脱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睿智如瑞德,在出狱之后也悲哀地发现,自己竟然连上厕所都忍不住要向经理报告。他也考虑如何违规以便回到监狱,甚至考虑与布鲁克斯一样离开。很奇怪吧,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东西。可是布鲁克斯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那么,为何安迪只能是孤独的少数人呢?我想,应当是因为“怯懦囚禁灵魂,希望还人自由。”而希望,在肖申克监狱里,就像是阳光下的那罐啤酒、高墙下阴影之外的阳光,是奢侈的,大多数人怯而不得的。在瑞德们的眼中,希望是痛苦的根源,因此他们可以麻木地苟且生存,不由得想到《呐喊》中那“一屋子沉睡的人”。而在安迪的眼中,希望是美好的,许是人间至善,同时他也相信着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而信念的坚定不动摇又是何等困难呢?更何况是在难以汲取希望的黑暗之下!由此不由得自省生命的状态,生命归根到底是一种选择。

我们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但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希望的启明星在天空闪烁,自由的晨曦就照耀着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4

和很多人一样,对于《肖申克的救赎》,我也是先看的电影,后来才看的小说。

相对于小说,电影做了改动和增添。改动的部分很多,比如对汤米的处理,汤米是知道安迪妻子被害真相的人,电影中是被诺顿典狱长无情灭口,死得不明不白,而在原著里则是被诺顿略施小计,以好的监狱条件让汤米沉默并离开肖申克。无疑,电影的情节改动,增强了戏剧张力。增添的部分,电影中安迪把自己锁在广播室中放音乐,这在书中是没有的,虽然身体被禁锢,但精神灵魂却是自由的,音乐在恰当的时刻总能给人莫大的慰藉。

个人认为,电影比小说要更出彩一些。

翻完小说后,才注意到作者是赫赫有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他,一生最爱是恐怖,以写吸血鬼,盗墓者,善于营造恐怖氛围的畅销书作者,怎么猛的转变方向而写了这样一个不恐怖不血腥的小说呢?

他七岁时,在母亲鼓励下,写出了自己第一个“作品”,获得了母亲的一美元奖励稿费。他自觉,写作给他开启了一扇大门,门开了,焦灼也趁机进来了。

不同的人生阶段里,这种关于写作的焦虑,以着不同的面貌出现。

当别人捧着优良课外读物看得津津有味时,他却喜欢看《开膛手杰克》,越是血腥越是恐怖,他就是越是喜欢看。

他是个异类。你读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动之于心,很自然形诸于笔。所以,在学生时代,有一次,他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老校长训斥他说:“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

短短几句话,却成为他以后写字的阴影。大学毕业后,薪水微薄,家有儿女,生活压力很大,日子过得艰苦,但他仍然在写,仍然在投稿,仍然写的是恐怖小说。此时即使脑海中闪现那几句,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有时候,“垃圾”被录用了,赚点稿费一家人去大吃一顿。

人快到而立之年,他有焦灼,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靠写作为生。

人的命运难说,事后回想,一个小动作,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走向。他的老婆认定他是潜力股,常鼓励他把时间花在写作上。要不是要不是她从字纸篓里把已经被揉掉的《魔女嘉丽》(carrie)草稿捡了回来,抖掉烟灰,摊平开来阅读,还贴心地对老公说“这个有搞头,你一定行的”!斯蒂芬·金能否挣脱金锁走蛟龙,平地一声起高楼,只怕还在未定之天呢?不管怎样,《魔女嘉丽》,让斯蒂芬一举成名。

?魔女嘉丽》畅销之后,光平装本版权就卖了四十万美元,他拿到一半的二十万,等于三十一年的教书薪水。斯蒂芬·金时来运转,终于发了!能够无忧无虑、全心全意做他爱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奋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一本本小说的出版,他名利双收,昔日戏言富贵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然而,他又陷入另一种焦灼。

功成名就,生活的压力减轻后,老校长的话有反复在脑海里萦绕““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如影随形,如蛆附骨。

读者喜欢我就写,斯蒂芬·金是这样说的。肯定一个作家的,除了读者的掌声,还有书评家的肯定。然而很不幸总有一些人,且是他认为值得尊敬、应该重视的人,却总是认为他在哗众取宠,一味赚钱;老是批评他所写的东西不入流,赚再多的钱也还是“垃圾”?

一九八六年,他出道十二年,早已家财万贯,名利双收,在美国文坛上,却像个新兴暴发户,只能孤芳自赏。颇有独孤九剑,求败而不能得落寞。美国主流图书机构从来都不拿正眼瞅他,冠盖满京华,偏偏不给他发一张请柬,怎能不让他斯人独憔悴?

他终于愤怒了,决心不写恐怖小说,向“正道”靠拢。此消息一出,金迷一片哗然,坚决反对,抵死不从,出版商也表示很不爽,真真是“扮戏的要散,看戏的不肯散。”最好,还是禁不住白花花银子的诱惑,他又继续写恐怖小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

不过,也试着在作品里减少恐怖血腥特异功能,而多些人性分析心理刻画,向严肃小说靠拢。更重要的是,不平则鸣,只要有机会,斯蒂芬·金总不惜口角干戈,也要跟人辩论到底:“大众小说”绝非“垃圾”的代名词,受欢迎未必就不是好文学!

对于通俗文学,斯蒂芬金说,“他们中间某些人的作品,有时或经常充满文学性,且全都是讲故事的好手。而这使我远离了平淡无趣的生活……丰富了我的闲暇时光。这样的创作,在我看来,始终是正直体面,甚至是高贵的。”“只有好小说跟坏小说之分,没有严肃文学跟通俗文学之别。”

哪能一锤定音,妄定优劣呢?

其实,斯蒂芬金用《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证明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岂能因一人而能平息呢?

在我们这里,以前的武侠小说,目前的网络小说,都是不被严肃文学家们所认同的。不过,金梁古,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都够淡定,倒没有那么强烈的非得被严肃文学认同。看来,老美的严肃文学够牛滴,通俗文学都得心向往之。我们这里是和谐社会,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和谐相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斯蒂芬金用《肖申克的救赎》已经证明了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争论,岂能因一人而能平息呢?

在我们这里,以前的武侠小说,目前的网络小说,都是不被严肃文学家们所认同的。不过,金梁古,天下霸唱南派三叔,都够淡定,倒没有那么强烈的非得被严肃文学认同。看来,老美的严肃文学够牛滴,通俗文学都得心向往之。我们这里是和谐社会,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要和谐相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5

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想,只要你做,一切皆有可能。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主杜方因被冤枉而被判处终身监禁。入狱后,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堕落,他坚信,自己是不属于这里的。于是他默默地忍受那些痛苦,暗地里观察着、思索着。他知道他不可能靠别人的力量离开监狱,于是他便制定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他向瑞德买来锤子、海报,以雕石为借口凿地道;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帮助典狱长逃税,得到那些特权,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最终,在如此严厉的看管下,他逃了出去。

在19年的牢狱生活中,他听到了无数人对他的否定,但他都没有动摇逃跑的想法。我最记得杜方问瑞德的那一段话:“你知道那个一直藏在我心底的闪着光芒的东西是什么吗?是希望。”瑞德却对他说:“在这里,希望是不可能存在的。”杜方只是笑了笑,后来,他用行动告诉了瑞德,一切皆有可能。

曾经有一篇文章说到,人类不可能在1分钟内跑过一公里。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的心里都是默认了这个“事实”。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位运动员做到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难道是那些人有天生神力吗?很明显,不是。他们的心里没有想什么可不可以,只有做不做.

无论大事小事,如果你想完成,那么你就去做,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制定计划,坚持不懈地向着梦想前进,总有一天,你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6

你是否看过这部电影或者这本小说?反正我是看了这部小说,看完内心无比激动,感觉热血沸腾!抽时间还是想把电影再看一遍的。

这本书是写故事的笔者雷德讲述男主安迪在肖生克监狱所发生的一个故事。安迪是最年轻的银行副总裁执事,然而他的老婆出轨了,然后在他醉酒的当晚他的老婆与情人死于他杀,所有的指证都指向安迪,可想而知,他含冤入狱!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蒙冤入狱,他没有放弃自我。在狱中受到“姊妹”的欺辱,他冒死也奋力反抗、绝不屈服。他又是那样的聪明,他有一副好头脑,他曾经的工作经历帮助他在狱中展示了他的才能。

在一次修葺狱中房顶时,听到狱警们的谈话,狱警哈力对于手中所得意外财要纳税的抱怨,他不顾生命安危直言了他的想法,帮助了狱警无需纳税而完整的得到了那笔财产,也帮所有修葺牢狱的狱友获得了三瓶来自最抠狱警哈力的啤酒的奖励。从此他的名声传开,最终监狱警官让他来帮助这个监狱。他在图书馆服役,帮助狱友们学习,扩建了图书馆,申请更多的图书来慰藉想读书的狱友。

某天在一个新来的狱友那里听到了自己被谋杀的妻子和情夫的事,是狱中另一个人入室偷窃而被他所杀,他耐不住了,他找到监狱长希望能够重新申诉,然而自私的监狱长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把那个杀人犯调离了肖生克监狱,并把安迪禁闭了二十天。

在这二十天里,他是无比的冷静。这让他更坚定了自己要逃离这个监狱的想法。在这里提一句故事的前面,安迪是个石头迷,在刚入狱不久时,他找到万能的雷德,帮他买了一把槽石器,打磨自己喜欢的石头,后来他买来性感美女的海报想挂在墙上,在敲订海报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监狱的墙壁很松弛,于是这个凿墙逃走的计划开始了,只是监狱长的冷漠与自私让他更坚定了他的目标,长发27年的隐忍,他做到了!最终他不动声色的逃离了肖生克监狱。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就是这样的人。他对雷德说: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时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也不会消逝的!诚然没错,安迪就是拥有这个好东西,从不放弃内心所想,不随波逐流而得到救赎的。

监狱中的大多数人,尤其是被判了无期的人,他们活着是没有任何希望的。而希望在监狱是很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人发疯。不是没有其他人尝试逃离过,偶有两个逃离成功的也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而安迪不一样,安迪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沉稳秘密的实行着。他是一个善良、温暖、坚定的人,他坚持给州议员写信要求扩建监狱里的图书馆,帮助狱友们获得更多的书本学习等等…他无时无刻都散发着一种力量,他是活着的。在监狱里待久了的人,往往也都习惯了这里甚至不愿意离开。就像很多“姊妹”出去以后,真的就成为了异性恋者,就像上一个图书管理员,离开时竟不知所措…

这世界从来不缺积极向上的人,然而,真正有灵魂的人却是极少的。安迪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依靠着希望与信念,27年里摸爬滚打,最终获得了自由。不仅仅安迪个人获得了自由,也影响了叙述者雷德。在生命能看到终点的时候,雷德也最终走向了人生正轨。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忙着追逐名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你,有没有经常停下来想一想: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最后,想把书中一句经典的句子送给自己:重要的事往往最难以启齿,因为语言会缩小其重要性;要让素昧平生的人在意你生命的美好事物,原本就不易。

人生归纳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既然来人间走一遭,你且好好的生着,待到老去,再安静的,少留遗憾的死吧!没有什么值得你畏畏缩缩,你只需要大胆的去开始,尽你所能的去完成好,就够了!

愿你的人生少一些遗憾,多一些充实!

肖申克的救赎小说读后感篇7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做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我希望这封信会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时候,你过得很好!——《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在很久之前就看过了,之后又重温了好几遍,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不管多少次读到这段话都会觉得感动。当安迪找到时机打通隧道,爬过长长的臭水沟,站在雨中享受久违的自由。当瑞德年老后终于获得假释,他通过当年安迪描述给他地方,找到安迪给他留的包裹,凭着地址,他们在海边相遇……电影中这些经典镜头不管看多少次,还是会心潮澎湃,为故事中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或喜或悲。在狱中安迪和瑞德都遭受了许多痛苦与不公,安迪连进入狱中都是被冤枉的,之后明明知道真凶是谁了,却因为监狱长的贪婪而错失证明清白的机会!在遭受一次次的打击之后,安迪依然没有放弃希望,通过数十年的蛰伏,终于获得自己的自由!就像影片最后说的那样。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失去希望,那未来就毫无指望!也许要达到那个希望需要耗费我们数不尽的时光,要付出无数的努力,但也许某天就能够降临,只要别轻易放弃!

?肖申克的救赎》无论什么时候希望是很重要的吧!有了希望一切的苦难都可以忍耐,一切的羞辱都可以承受,只为了有一天能逃出生天。重新过上自由的生活。

若是没了希望,就像是行尸走肉般,也许也像老布鲁克斯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怜的老布鲁克斯已经被制度化了,给了他自由却整天活在恐惧当中,还不如让他在肖申克终老。

另一个重要的启示,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一点点的消磨我们的一切思想,希望是美丽的,是必须的,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虽然有那么多希望会落空。

自由永远无价,无论什么理由必须要屈服于一个人,但内心的东西永远无法被控制,只有灵魂才真正是自由的。

有些人像永远关不住的鸟儿,因为它的光辉太过于闪耀。这是影片中的话,而我想说的是有些人像永不言败的斗士,一切苦难都像是滋养莲花的淤泥一般。也谨以此献给格格,祝福你,我们和你站在一起,悲伤着你的悲伤,痛苦着你的痛苦,人生路上谁人都会遇到挫折绝望,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

当然其实最重要的感受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安迪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学生观看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7篇

中小学生校园消防安全观后感7篇

榜样6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长津湖观后感200字7篇

医学生安全教育观后感精选7篇

36计的读后感100字7篇

牛和青蛙的故事读后感7篇

小学生老人与海读后感500字5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500字6篇

小学生读红楼梦读后感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721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