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心得体会就是将我们内心的感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的文体,我们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心得,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考讲座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讲座心得体会篇1
2020年xx月xx日晚19:30分,高中部所有语文教师及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全体同学和班主任,在报告厅聆听了一场“尽兴”的讲座,来自xx大学的xx教授亲临现场,以多年高考作文阅卷总负责人的视角,剖析高考作文的得失原因,剥丝抽茧地厘清写作高分作文的方法与技巧,带领即将踏上备考之路的高三考生,以及还在征途奋力拼搏的高二学子,开启一场“领悟”、“对照”与“反思”的视听盛宴。
xx关于“高考作文”的讲座语言诙谐,思维缜密,将枯燥的方法演练,变成身临其境的美文鉴赏;将考场的反面例证,变成讲座中令人哭笑不得的趣谈;将严肃而紧张的备考气氛,融化为轻松益智的考前定心大会。没有浮夸,条条落实;没有冗赘,字字珠玑;没有炫技,步步为营。
xx教授以“高考作文考什么”“高考作文怎么写”“高考作文怎么评”为主线,一一梳理,方法与考题印证,考题以范文解析,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串联,既让学生心里有底,更让老师教学有数。大胆地预测,小心地求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大方向探寻考题内容的本质,让学生明确知道应该关注什么,怎样关注。
其中,xx教授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写作是一门艺术,而高考写作技术高于艺术。其旨在告诉我们,即便是文笔一般、感悟力平常、积累普通的孩子,也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达成高考作文高分的“美梦”。
而为了验证此观点,xx教授提纲挈领地给出应对策略:“五化”之后,让作文焕然一新——化大为小,小视觉写出大世界;化空为实,言之有物,持之有据;化浅为深,透过现象看本质,直击要害;化虚为形,身边事、身边人、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素材;化平为奇,腐朽与神奇之间,只有一个“新意”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些方法能够将写作技术带往“艺术”的领地,xx教授一边解读方法的运用,一边以手头自编的《高分作文》作为例证:《xx》,文章如题目一般诗意荡漾,令台下的同学艳羡不已;《xx》,语言个性,贴近学生生活,叫现场的学生会心捧腹;《xx》,纯文言文写作,文笔纯熟,气贯长虹,名家词句更是信手拈来,信马由缰,才气非凡,让在座的全体师生瞠目结舌,拍手叫绝……沐浴在似乎不是遥不可及的美文里,即使讲座持续到将近两个小时,所有的学生还意犹未尽。
xx教授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给xx的高中学生带来的不止是实用技巧,更是播撒下一颗充满信心的夺分的种子,在为数不多的备考日子里,随着学习的推进,时间的临近,这颗种子会在每个人小小的心田以不同的样子成长,它也会像一颗定心的丸药一般被我们收藏在浅浅的锦囊里,相信定能在困境之中唤醒沉睡的细胞,绽开新艳的面庞,骄傲地走出考场!
高考讲座心得体会篇2
德国人的教育是,输在起点,赢在终点!
我们的教育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高考是十二年学业的终点,却是人生的起点。人生的终点是事业成功。多少孩子高考成为人生最后的辉煌,进入社会迅速沦为平庸之辈。这是多么值得反思的教育啊!
孩子们,人才是大学培养的吗?大学培养不出人才!更不是中学培养的,随便你解题多霸道,都与人才毫无关联!人才是自我塑造的,也是社会的激流打造的!
我不是人才,从职业发展看,一个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评上正教授,拿到三级薪水,算是很可以了。不过,我远没有躺平,还跋涉在梦想的山路上。我的出身是中师,教小学;眼下,周围是清一色的硕士,可他们的实际才能,跟我形成令人深思的对比。
我凭什么超越起点很高的同事?凭借两点,一是我读了点文学经典,对文字有了较优异的敏感性;二是我研究了几个孩子,懂得一点教育,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可是两点优势都源于我的梦想,热爱教育和孩子,执着追寻教育真理,跟奇怪的应试教育顽强斗争。
多少学霸拥有优异的学习品质,可把考入名校当作人生的终点,进入大学后失去人生理想,迅速“泯然众人矣”。相反,多少杰出人物并没有名牌出身,却干出惊人的事业,那是因为找准事业理想,并执着追求的缘故。
马云不过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而且还是复习几次后,因为英语特别优异而破格录取。仁正非毕业于重大,可那时的重大也没有名牌的光环。两人都缔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人生早年不是拼命追求分数,误入歧途,而是追寻自我的天分,研究自我的思维特质,到大学毕业前后,根据对天分的准确把握确立事业理想。
学业理想只是起点,事业理想才鼓舞自我创造骄人的业绩,成就人生。
请看名牌的孩子怎么追寻理想的!北大有三个要好的女孩,四年本科都在执着追寻天分,没有一个孩子选择开始的专业。
其一,大二放弃原来的专业选择德语,大四选择音乐到美国名校读音乐本科;其一,并没有放弃原来的专业,而是同时拿到北大光华的学位,然后到英国名校学经济;其一,放弃德语选择媒体,到英国国王学院学文化管理。
不是名牌大学出身就一定没有作为,而是必须追寻人生理想。大学出身与未来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只有执着追寻自我天分,找准人生坐标,才是赢在终点的决定因素。
孩子们!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找到最适合于自我的事业,用十年三十年乃至终身奋斗,你一定出类拔萃,有所作为!
鲁迅说,每天记一则历史掌故,坚持十年,你一定成为历史学家!
我的智力中等,可找到热爱的事业,我非常幸运;终身追求热爱的事业,我非常幸福!
高考在即,没有必要忧心忡忡,更没有必要惶恐不安,把勤奋坚强叛逆作为人生信念,执着追求吧!高考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请用德国人的思想鼓舞自我,输在起点,赢在终点!还怕什么高考!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高考讲座心得体会篇3
序言:没有亲身经历过为人父母,你感受不到为人父母有多辛苦;不亲身经历过作为高考生父母,你体会不到作为一名高考生的父母有多心苦;不亲身经历过作为一名即将参加高考学渣的父母,你根本无法体验那种心中苦到说不出来的苦。
(曾经的高考,心中永远的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痛苦总是重复中上演,生命总是在轮回中传承。又是一年高考季,看到儿子每天紧张备战高考,苦苦挣扎于书山题海,成绩却比铁坨还沉重,难见提升,一筹莫展。作为父亲,我心里似针扎般一阵阵的疼痛,这种说不出来的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恍惚间时光又倒回到1995年的那个夏天,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备战高考的书山题海)
“知了,知了……”除了教室外老梨树上知了在歇斯底里地叫,一切都是那样的死寂,静得连地上掉根针都能听到。大家都挥汗如雨的在题海中冲杀,偶尔听到翻过一页的声响,是那么的刺耳。我也像往常一样一头冲进题海,看着密密麻麻的题目,只觉一阵眩晕,还有一阵阵的心慌。那些题目就像调皮捣蛋的孩子,逗着你说“来抓我呀,来抓我呀,你抓不住我……”。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不会的依然不会,高考却一天天逼近,我就像被装进高压锅的牛筋,煎熬着等待被煮烂地那一刻……
(高考落榜的失落与痛苦谁经历谁知道)
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终于到了那个火辣辣的盛夏,还有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经过炼狱般的折磨,就在最后一门考完的钟声敲响时,心情就像开闸的洪水般泛滥。考得好不好已不管不顾。既然木已成舟,让此刻的对错见鬼去吧。此刻,我要的是释放、释放……冲出教室那一刻,就如被监禁二十年后重见天日般,仰天长啸!
(残阳如血,心痛如斯)
然而,在那个残阳如血的傍晚,落榜的痛苦还是如期而至。我就像失去灵魂的僵尸,在稻田边上漫无目的走动,直到跌落在干涸的水渠旁,心中的悲壮和哀鸣没人能听。直到夜幕徐徐拉起,身旁的虫鸣声越来越响,多么羡慕低弹浅唱的虫儿们啊,是那样怡然自得,是那样无忧无虑,是那样自由奔放……
(复读生的行囊有多重)
那个夏天,我几乎把自己钉在人生的耻辱柱。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折磨后,又在那残阳如血的傍晚,我背上行囊,开启了复读生的历程。每一本书的首页,都写了一个“忍”字,也不知道反复描写了多少遍。经过炼狱般复读一年,我像涅槃凤凰,劫后重生。终于在那个火热盛夏的早晨,收到了久违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像一个太上老君八卦炉里面走出的孙悟空,已是水火不侵,不悲不喜……
时间倏地回到了眼前。我的儿子,又如出一辙,像当年的我一样,经历了去年高考失利,炼狱般步入复读的大军,再次陷入高考洪流……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命运的基因是如出一辙,最后是否能修成正果呢?我也不知道,我也在祈祷,我也在期待……
(写于2024.4.19凌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高考讲座心得体会篇4
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物理学科心得体会
泾川县高平中学 李亮亮
我们在县教育局组织下到西安市参加本次高考备考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老师讲解了高考物理后期备考策略,主要内容是高考物理命题遵循的原则,“一核四层四翼”中的高考评价体系,对物理复习策略给出了具体指导。聆听了陕西省西安中学樊兰君老师《固本强基 精研真题 专题突破 提升思维》的报告,主要内容是高考命题趋势分析,二轮复习专题和备考策略。下一阶段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二轮专题复习要强化综合,复习中要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已有的知识方法,巩固“知识点”,揭示“知识链”,编织“知识网”,强化方法迁移,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做到“快、准、熟、巧”有机结合。练习题目的难度以高考题中的中档题目为主。查找知识、能力弱点,及时弥补,考试后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讲评,并设计与错题相同类型的习题加强补偿练习。
2.立足课堂,提高复习效果。用好复习资料,强调课前预习,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反馈,也能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学生用好晚自习、周末等课余时间,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要注意学生不是初学物理知识,因而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重复,更不是几堂新授课的叠加,复习课要根据复习要求设计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把握好讲解的时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要立足课内,精讲精练,精讲学生困惑的知识点、讲高考命题的热点、讲约束条件、讲边界条件、讲隐含条件、讲思路、讲方法、讲动态的物理图景,指导学生记忆基本的方法。
3.研究学生,加大辅导力度。对于学生错解的题目,可从三个方面去评:①错在哪里?②错因何在?③如何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对于学生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组织讨论,使教师的评和学生的质疑相结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高考试题中,中低挡题目占大部分,因此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以基本的经典题型为例题和练习的主干,将它们作为进行方法探讨、思维训练、总结规律的重头戏,并辅以适量的新题、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针对理综网上阅卷,训练学生规范答卷尤为重要。规范字母书写,计算题要有重要的步骤和方法说明,对过程中自己新添加的字母符号要说明它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注重培养学生做物理示意图的规范性,清晰规范的示意图有助于物理过程的分析和数理关系式的建立。
2024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化学学科心得
泾川县玉都中学 卢成龙
本次在西安参加了高考研讨会,听了两位专家题为“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命题取向及2024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和“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谈复习策略与方法”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几点感受:
一
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全国近几年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考查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题,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
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主体,促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知识、找出存在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
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
四
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要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作为练兵的绝好机会,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后续复习中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绝不能超负荷使用,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决战高考。
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基于生物学科素养的命题研判与教学策略
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生物学科心得体会
泾川县第一中学 张彩明
为准确把握2024年高考方向,找准高考的脉搏,有效做好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我有幸赴西安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高考备考研讨会。聆听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雷超老师题为《2024高考形势分析暨二轮复习策略研讨》的高考生物备考讲座,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何一老师题为《明方向 备策略》的生物二轮备考讲座。在整个活动中,我进一步了解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命题趋势及如何备考的策略,真是获益匪浅。
一、讲座内容
何一老师的讲座包括命题趋势研判、情景命题探讨、二轮备考策略三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命题趋势研判。应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研究国家政策晓方向;二是研究核心素养明方向;三是研究高考试题定方向。《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对高考的新的方向定位。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一核四层四翼”是对高考方向的精准概括。高考要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为核心(一核);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目标(四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四翼)。教育部2024年高考命题要求: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与2021、2024命题趋势比较,2024年“一核四层四翼”政策导向不变,预计试题难度平稳,稳中创新,回归教材,联系生活,立意新颖,注重情境。
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试题不难找出其命题轨迹,从而把备考与高考无缝对接。这是高考命题组组长段康宁教授对备考提出的建议。为了教与学都能更加自信、有效、甚至轻松自如地应对高考,就必须深入、系统地研究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要做到:一整体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二重点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找趋势;三对比研究同类试题----找变化。去认识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高考的实际考查内容和命题指向,熟悉高考命题的思路、意图和试题风格,调整教学与复习的策略、思路和方法,方可提升备考效率。
第二部分:情景命题探讨。通过领悟高考改革方向,高考评价方式及考试考查动向,不难发现,高考知识内容没有变化,而试题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凸显通过新情景达到各种目标。比较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考题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无情景不成题,几乎没有裸题;2、情景来源符合高考评价体系要求;3、情景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4、命题情景真实新颖,角度独特;5、信息量多,综合性强,难度较大;6、新专业术语多,陌生感十足。但纵观近年的高考题发现,情景多以农业生产,社会热点,生态文明为背景进行考查。因此将关注农业生产,凸显劳动教育;联系社会热点,加强价值引领;发展生态文明,树立环保意识纳入备考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
第三部分:二轮复习策略。新高考在逐步落实和实施,高考命题方向以核心价值为统领,思维质量为重点,数据验证更加科学,情景更加灵活多样,难度趋于稳定,题型创新加速,开放度加大。命题和考试是复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新高考模式下,一味的刷题已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了。如何应对日渐灵活的高考命题?
首先,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为学生把好五关:①基础关:每个专题复习过程中,课堂小练,做好过关小结。②选题关:专题训练题多准备高考题,并可以由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加入生产实践、社会热点、生态文明的情景改造试题。考题一般不用陈题,确保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③考练关:把训练应考能力放在平日,考前指导,考后总结。加强把每一次模拟训练都想象成真实高考,注意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④讲评关:认真批阅试卷,全批全改,统计错题,明确错因,错题分类讲评,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⑤纠错关:试卷讲评完后,留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明确错因,并把错题改正过来。对于错题,还可以改变形式继续考查。
其次,在二轮复习构建“大体系、小专题”的过程中,考练也是复习的关键举措。选择有情境、新颖、涉及多考点题,试题不能平铺直叙,要体现能力立意,有一定的综合性、逻辑思维维度,要能结合生活实际,既来自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核心素养突出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最后,把好二轮备考方向。立足考查知识与能力,培养思维,立德树人的核心不丢失。使生物学科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贴近生活生产实践,贯通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设置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埋头苦读、死记硬背的模式来学习、来备战2024年高考,且在思维上仍然是不擅长变通,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高考中将会极度不适应。教师们在教法上需要从深度和广度去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多注意积累还要改变思维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学会举一反三平时多注意思考,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今后备考思路
何一老师的讲座,深刻解读了高考改革政策和改革方向,给我们今后的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理解深透,把握到位,明确“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教师对知识的讲解针对性要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模拟试题与高考要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
强研究,定方向
1.研究材料:《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报告(2024)》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2.努力做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命题思路和指导思想;明确高考的动向及要求;依据教材科学设计复习讲义;结合高考题训练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二)
高效讲,重落实
讲核心问题,构建知识网络;讲思路方法,培养理性思维;疑点难点讲透理清,力求活学活用。努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通过各种形式抓落实:重要知识复述或默写、相互检测评价、解题思路的分析等。
(三)
扎实练,灵活用
练的目的是巩固和培养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应试能力。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练要练到点子上,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围绕高考命题的原则、题型和方向去练,训练时注意阶段性,循序渐进,控制难度,训练速度,掌握技巧,范式化训练,提升综合素养。
(四)
认真评,抓细节
平时的考练中,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总是很难克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较为准确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生物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相关的生物学原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2)审题不够严谨认真,对题意理解不清,不能紧扣问题作答,导致答非所问或顾此失彼。(3)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不足,思维层次不高,较难进行快速有效的推理和判断,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较弱。(4)对生物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的理解和掌握多处在理论层面,缺乏动手操作的实践经历。(5)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问题的表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不能使用专业术语作答。(6)书写不够规范,不能规范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较多。认真评就是为学生评出规律,评出方法,评出信心,为再练提供新动力、新思路、新方法。
(五)
定任务,严要求
一轮复习受疫情影响,学生基础落实不够,二轮抓基础不能丢,力争学生做到:(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2)规范答题,以质取胜;(3)梳理知识,构建体系,提升能力;(4)整理错题,常翻常看,争取不错;(5)正确书写反应式;(6)答题要明确,不能模糊。
高考讲座心得体会篇5
作者: 泾川一中 王渭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子轮转,校园永恒。苦乐年华,吾辈霜染鸦鬓。高三学子挑灯夜读,师者传道解惑,两袖清风,一腔热血,尽洒教坛。
所有拼搏,皆为学子;一切措施,谋求取分。迫近高考,再谋对策。
一
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
回归课本——对学生易忘记、易混淆的知识点,引导他们认真看课本,想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结合教材脉络再认识、再理解、再记忆。
有针对性——摸清一轮复习后学生易出错、常失分、未到位的问题,从“最近发展区”入手,进行针对性讲解、指导,做到查缺补漏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查 缺
补 漏
遗忘的概念、规律、原理、公式、定理、结论、单词、句型和名句等必考知识内容
利用晚读时间记忆,在读中悟,记中悟
审题遗漏条件,曲解题意,钻牛角尖
审题慢下来,试题看三遍,抓住关键环节,逐字逐句嚼
拿到试题无从切入,不会分析
归纳解题方法和规律
运算失误,准确度低
强化优解意识,答题规范,检查关键步骤
屡做屡误,屡纠屡错
剖析误区,重视讨论,突出防错
前面的题不会做,便诚惶诚恐,稍有运算量就放弃
正确定位,强调坚持,培养做题毅力,训练过硬心理素质
立足中上题——选题不易过难,抓住中等或中上题,在学生可能拿到分数的题上做文章、下功夫,一些高能力要求的试题避免在课堂上花费过多时间讲解,确立“低档题不丢分,中档题拿够分,高档题拿几分”的考试意识。
强化落实——落实在学生“手上”,不要落实在学生“口上”;落实在“课堂”上,不要落实在“课余”上;落实在学生“行动”上,不要落实在教师“意志”上。课堂内容不要贪大求多,教师要精讲、精点、精评、善引导,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不要把一些热点、典型问题一味地布置给学生课外去完成。
二
在试卷讲评上下功夫
及时批阅试卷,立足考练中暴露出的问题讲评试卷,做到学生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着眼讲错误、讲防范、讲方法、讲思维、讲取分、讲规范。
1.重视通性、通解、通法,暴露思维方法和解题规律。
2.举一反三,多题一解,体现解题思维。
3.“自教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4.突出“三结合”:讲解与讨论结合,知识与方法结合,纠错与反思结合。
5.注重题型比较,加强归纳总结。
三
在解题规范上下功夫
指导学生规范解答,形成良好做题习惯。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解题过程,并强制改过。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完整解答一道题给学生以示范,指出书写的格式,给出准确的语言表述过程。指导学生阅读高考评分标准,采准得分点。要求学生考卷做到卷面整洁,求解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养成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主观题可以教给学生必要的答题模板,防止“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
四
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抓课堂管理就是抓高考成绩。往简单地说,也就是关注学生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做到“三合一”“三杜绝”。
讲解与倾听合一:教师讲解解题思路时,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能互动,能交流。杜绝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做的现象。
展示与笔记合一:教师示范解题过程时,学生笔记重点环节,关键步骤,在记的过程中再理解、再体会。杜绝教师黑板上示范,学生在下面观看不动手的现象。
观察与练习合一: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观察学生做题情况,发现他们好的做法和出现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讲评获取针对性资料。杜绝学生下面做题,教师上面等待答案的现象。
五
在边缘生推进上下功夫
有的放矢 ——认准边缘生,盯住不放,抓住不松手。课堂上多提问、多板演,试卷要面批,写批语,加强课堂参与度,有针对性地面对面进行试卷分析和学法指导。
应试指导——确定答题时间的合理分配和答卷顺序,明确必做试题,传授应试和得分技巧,强化分数意识。
检查督促——督促完成当天资料作业、背诵各学科知识点。
心理疏导——引导正确对待考试得失,对自己有一个合理定位和认识。对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部分学生考前的焦虑、卑怯心理应及时进行疏导。生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谈心,身体上多关注,防止因情绪波动影响备考效果和高考的发挥。
对学生而言,高考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对教师来说,高考是展示智慧的舞台。面对逆境中的一中高考,送高三老师8句话共勉:
1.不为困难找借口,要为成功想办法。
2.高考是一个大舞台,能成就教师,也能毁掉我们。
3.着眼当下,不要抱怨生源,困境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专业修养。
4.付出别人不能付出的付出,才能收获别人不能收获的收获。
5.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有所成者,诀窍无他,都是能肯下笨劲。
6.哪有什么好运气,有的是厚积薄发,砥砺拼搏。
7.高考是“成王败寇”,以结果论“英雄”。
8.要拥有智慧,那就多读书,用学习投资能力。
?荀子·修身》曰:“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轻言 放弃,沉住气,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才有可能惊喜出现。幼年时,辛苦是我们学习走路时的点点滴滴;少年时,辛苦是我们磨炼意志时的磕磕碰碰;青年时,辛苦是我们打拼未来,实现梦想的曲曲折折;中年时,辛苦是我们深陷困惑泥沼中的孜孜以求……高三实苦,调整好心态,积极拼搏剩下的每一天,终会看到努力开花的时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