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文书网 >工作范文

七兄弟读后感7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感受和领悟,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赞美或批评,更要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七兄弟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兄弟读后感7篇

七兄弟读后感篇1

这是一本动物小说作品,作者叫牧铃,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他少年时跟随父母再向东牧场生活了3年,由此结下了挥之不去的牧场情节。以后作为“知青”,他又在湘东上山下乡11进山伐木烧炭,与山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面对进城工作的机会,他放弃了城市,重新回到乡镇,当了一名供销社营业员。在那里,他可以经常接触山民,倾听有关大山与动物的种种传奇故事。

“灰灰”和“黑头”,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由于人为的因素,两兄弟反目成仇,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灰灰经历了牧犬---恶犬----野犬的变化,从牧场来到城市,最后又回到牧场。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牧犬兄弟历经苦难但不屈不饶的灵魂。

作品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牧犬只有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才能重归物性,找回自然本色。字里行间大呼回归人性。有时,人性的丑恶让人性不如犬性。动物与人一样,同样是生命,同属于大自然。作为万物之灵长得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的生命!

我们还应学到的一点是,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不能只追利,而忘了或是抛弃了心中的真情真爱。牧铃可以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弃了城市,而你呢,当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选择哪条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和一条跟随他多年的猎犬迷失在森林中,他俩开始相依为命,寻找出路。几天之后,猎人和狗都饿得瘫软了,这时猎人有两个选择,一:和狗一起饿死,二:把狗杀死,吃了它的肉,然后继续寻找出路。他可能找的到。也可能找不到。

如果你是那个猎人,你会怎样选择?

七兄弟读后感篇2

本书讲述了灰灰逃入山林,沦落为一条野狗。黑头因替同伴复仇,遭人追杀,也被—迫出逃。?城市,黑头遭人诱捕,加入了一个马戏班。灰灰击败豺狗当上“豺王”之际,黑头逃离马戏班,随新朋友白丑去了它家,成了一条宠物狗。后来,灰灰在山中遭遇偷猎者,陷入了偷猎者布下的天罗地网……

林达为了给牧犬黑云报仇,将黑云的儿子灰灰进行秘密训练,希望将灰灰训成一只猛犬,不料,灰灰却变成比野狼还要凶残的牧场公害。而正常驯养下灰灰的同奶兄弟黑头成长为一只优秀的牧犬,成了灰灰的克星。灰灰逃入山林,沦为野狗。黑头因替同伴复仇,遭人追杀,被—迫逃入城市,不料遭人诱捕,加入了马戏班。灰灰击败豺狗当上“豺王”之际,黑头逃离马戏班,随着新朋友白丑去了它家。后来,灰灰在山中遭遇偷猎者,陷入了天罗地网之中。黑头在白娃家里仍然想念牧场,带着白娃回到了牧场,白娃被黑狗咬死,黑头大受刺激,咬死了黑狗。灰灰在山中回归了本性,不再滥杀。林达带领黑头去寻找灰灰,遭遇狼群,生死关头,灰灰赶来搭救,最终灰灰回归了牧场,成为了一条优秀的牧犬。

读了这三本书后,我深受感触,主人公灰灰与黑头的命运多舛,透过一连串高潮迭起的故事,使我们看到了黑头与灰灰虽然苦难,但又一次次站起的优秀品质,看到了黑头与灰灰历经挫折仍不屈不挠的坚强灵魂。仿佛听到了它们永不言败的吠声。

这三本书告诉我们: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只要用一颗从容的心去认真面对困难,一切难题就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罢了。

七兄弟读后感篇3

今天妈妈让我看了一部有趣的动画片《葫芦兄弟》。

葫芦娃七兄弟的本领各有千秋,有的善于火攻,有的善于水攻,有的力大无边……起初每位葫芦兄弟单独去挑战蛇妖的.时候,却总是失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团结一心,集体的力量才最强大。最后,葫芦兄弟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共同努力战胜了恶毒的蛇妖,拯救出了尊敬的爷爷。

我很喜欢《葫芦兄弟》,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什么是“团结一心,其利断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大家都团结一心,一起克服困难,那就一定会成功。

七兄弟读后感篇4

牧犬三部曲包含着《兄弟情仇》《独占苍穹》《欲火重生》这三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两只牧犬出生长大的故事。

“灰灰”和“黑头”,原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但由于人为的因素,两兄弟反目成仇,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灰灰经历了牧犬———恶犬————野犬的变化,从牧场来到城市,最后又回到牧场。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牧犬兄弟历经苦难但不屈不饶的灵魂。

作品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牧犬只有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才能重归物性,找回自然本色。字里行间大呼回归人性。有时,人性的丑恶让人性不如犬性。动物与人一样,同样是生命,同属于大自然。作为万物之灵长得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的生命!

我们还应学到的一点是,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不能只追利,而忘了或是抛弃了心中的真情真爱。牧铃可以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弃了城市,而你呢,当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选择哪条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和一条跟随他多年的猎犬迷失在森林中,他俩开始相依为命,寻找出路。几天之后,猎人和狗都饿得瘫软了,这时猎人有两个选择,一:和狗一起饿死,二:把狗杀死,吃了它的肉,然后继续寻找出路。他可能找的到。也可能找不到。

七兄弟读后感篇5

今天,当飞机飞过我们头顶时,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把它视为天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很少有人对飞机的发明历史有所了解,甚至很少回想起飞机最初的发明者——美国的莱特兄弟。当我读完《莱特兄弟》这本书,了解了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坎坷历程之后,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莱特兄弟,哥哥威尔伯·莱特,弟弟奥维尔·莱特。威尔伯出生于1867年,比弟弟奥维尔大4岁。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兄弟俩的飞机发明历程。1896年夏,听到德国滑翔机爱好者奥托·李林塔尔在不久前的一次飞行中遇难,威尔伯源于好奇开始阅读李林塔尔写的书籍。那时,奥维尔不幸感染了伤寒症,病情危急。为了鼓励弟弟勇敢战胜疾病,威尔伯把李林塔尔的书大声读给奥维尔听。李林塔尔在书中写到,“我们的愿望绝不能是仅仅模仿鸟类,在我们对飞行问题形成完美的科学构想之前,我们有责任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李林塔尔这种对飞行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鼓舞了威尔伯以及之后大病康复的奥维尔不断阅读飞行类著作,为他们以后的飞机发明打下了基础。

可是理想很崇高,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莱特兄弟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没有足够的资金,甚至最糟糕的是,他们可能会在飞行试验中像李林塔尔一样丢了性命。但诸多的困难,都没能阻挡莱特兄弟迈向飞机发明事业的坚定步伐。

兄弟二人中,威尔伯被人形容为“气质非凡,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人之一”。他虽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表情很严肃,但与他接触下来,总能感觉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进而并深深的被他吸引。而且威尔伯在许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话总能切中要害,发现问题本质,是一个极有思想的人。谈到威尔伯成功发明的因素有很多,如毅力、热情、专注......但这一切的核心都是源于他的思想。正是威尔伯的思想,使他知道对待工作要投入毅力、热情、专注等品质,使他在面临问题时能深入思考发现本质,使他飞上蓝天,成为飞行事业的开拓者。

倘若一个人有思想,我们能从他的言谈、行为等方面看出他的睿智,威尔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有思想的人,解决问题会去先探寻问题的本质,而非简单粗暴的不断尝试。

威尔伯的助手赫拉克觉得凡事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能解决问题,但威尔伯对此不能认同。威尔伯认为,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在实际当中,威尔伯也是很好地践行他这一理念。

在动手发明飞行器以前,威尔伯经常坐在家乡的河岸观察鸟类飞行。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发现了鸟类对于平衡的控制是利用空气的动力反应而不是调节自身重心,以及飞行最重要的是技巧,而非机械装置。所以只有充分应用技巧,才能很好地借助空气来辅助飞行。而要掌握技巧,非得不断飞行才行。之前遇难的李林塔尔花了5年的时间来飞行,但真正飞行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威尔伯认为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掌握飞行技巧的。由于威尔伯发现了掌握飞行的本质在于飞行本身,后来兄弟二人花了大量的经历在飞行实验上,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

有思想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认识,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威尔伯的父亲莱特主教认为阅读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威尔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开始就广泛阅读。广泛的涉猎书籍,使得威尔伯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商界属于那些争强好胜、紧盯自己利益的人,如果一个人不咄咄逼人、不好斗、不自信,甚至不自私,便不能取得成功。而他们家族的人都缺乏以上性格特点。加之不善人情世故,所以莱特家族的人无法成为成功的商人。不过,威尔伯觉得智力劳动是一种乐趣,相比商业,他更适合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功。后来的结果说明,威尔伯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正是他提早看清了自己,并专注在飞机发明的事业道路上前行,使得他和弟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思想的人,知道事业的成功关键是专注,从而尽力去减少来自外界的不必要干扰。

有一次威尔伯兄弟的新飞机计划在华盛顿试飞,闻讯来了不少国会议员、高级军官前来观看,甚至连总统的儿子也到场。但考虑当时风速过高,不利于新飞机的飞行,故而威尔伯坚持取消试飞。在他看来,无论多么重要的人到场都不能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飞行安全以及试飞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是最先考虑的因素。

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威尔伯也是专注在自己的研发过程中。尽管一再被人嘲笑为“可怜的疯子”、“傻瓜”、“不务正业”,他始终不为所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当中。

有思想的人,明白对待工作抱着“乐在其中”的心态,这样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

威尔伯说,“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始终都是探索到了新的知识,而不是谋取到更大的权利”。抱着对发明事业的巨大热情,和相信飞机一定能飞上天空,威尔伯和弟弟全身心的融入到研发工作当中。而后,一般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再出现在他们身上:航空界权威因为缺乏飞行的实践,做出的理论研究不可靠,威尔伯和弟弟便自己用简易的木箱做风洞试验,得出飞行需要的各项数据;购买的发动机太重,尽管二人以前都没有制造发动机的经验,但他们又成功的制作了一台轻便的发动机;原先飞机起飞依赖于强风天气,为了摆脱这一局限,威尔伯兄弟灵感一现发明了依靠重力的起飞装置......威尔伯兄弟可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的理论功底可比不上那些权威专家。但是威尔伯兄弟热爱他们的事业,这种热爱产生的的强大动力,促使灵感不断的涌现。所以在常人看来难于登天的事情,在他们那里被迎刃而解。

有思想的人,拥有可以从失落的谷底迅速复原的能力,他们会一直努力到成功为止。

当时,李林塔尔、兰利等人是航空界得权威,但在威尔伯兄弟借鉴他们公开发表的的研究成果后,却一再飞行失败。这使二人百思不得其解,心情也由此低落到了极点。威尔伯甚至断言,“即使过去1000年,人类也不会飞”。可就在几天之后,威尔伯沮丧的情绪一扫而光,接着又是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这一次,他们要自己做实验去获取必要的数据。

有思想的人对细节极其看重,在他们眼中失败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每次飞行前,威尔伯都会仔细检查一遍飞机,他会碰碰这里的钢索,动动那里的螺栓,总是显得不慌不忙。他还会自己爬到飞行器底下认真观察,为了从整体的角度看看哪里可能会存在问题。最后只有当一切都符合他的要求,他才会起飞。他总是有足够的把握才会去冒险。试问这样严谨细致的人,成功率怎能不高?

威尔伯,一个有深邃思想的发明家。正是他的思想,指导他一步步走向成功。那么他深邃的思想源于何处呢?源于阅读和善于思考。莱特家藏书惊人,威尔伯从小什么书都读,对历史类的书更是情有独钟。他能与文学、艺术、历史、音乐等方面的权威人士轻松的交谈,而且说话颇有见地,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人。

人生的宽度取决于思想的宽度。威尔伯的成功,不光是毅力、热爱、努力等方面的成功,更是威尔伯思想上的成功。思想决定思维,思想决定策略,思想决定行为,思想决定出路,事业的成功关键在于思想。

七兄弟读后感篇6

其实我是一直有点畏惧读这部小说的,一是因为陀氏的那种俄罗斯风格很晦涩,很久之前读过《罪与罚》的折磨感印象犹在,另一个是读过内容简介之后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难以理解和思考这个弑父的故事引发的深刻主题。

这次开卷纯属偶然,是在网上看见有话题讨论谁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有人回答说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光是在俄罗斯,纵观世界文学史,能胜过他的也没几个。这话说的颇有点华山论剑兵器谱的意思,我忽然想起这部书还在书架上落着灰等着跟我重逢呢,一下子生出点豪侠之气,深夜扼腕之余,一咬牙一跺脚,两个月起早贪黑对自己下狠手,终于读完了。然后,就觉得不写点文字,真对不起这两个月对自己的折磨。

我还记得挺清楚,这部书是当年在毕业生摆的地摊上买的,最古老的人民文学版本,边缘都有些磨损破旧,纸张也略微发黄。这种硬壳本垫在哪儿都方便,功能性较强。以我推断,卖书的那位师兄应该也没看过,因为侧面看来书页还是非常紧密。当时的我在师兄看来估计也跟他当初买书时一样,正处于附庸风雅症的爆发阶段,选修过欧美文学史之后一时踌躇满志,要把经典著作一网打尽,读不读的至少要买几本。虽然当时我对陀大师的理解几乎仅限于《空中监狱》里约翰库萨克的那句台词“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要看它的罪犯就知道了”。

于是,好像十块还是八块的就拿下了,既为减轻师兄打包的重量略尽了绵薄之力,也满足了自己的小小虚荣,双赢。后来理所当然的,书就在买的前几天翻开过几页,然后就压箱底了。但我与师兄不同的是毕业时没摆地摊,而是把没看过的书都封箱寄回了家。

屈指一算,十七年过去了。我搬了无数次家,这部书也就游历了无数的纸箱和书架,一直没见过主人的天日,以致灰尘仆仆。今日读完,真是惭愧又欣慰呀。

书归正传,陀氏的书不好读,我上学时读过《罪与罚》,现在想来,除了记得故事简介和圣彼得堡的白夜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了。但那种神经质的印象就此种下了,觉得俄罗斯人民普遍有神经病,还不怎么睡觉。还有就是里面的人名能把读者折磨致死。

而《卡拉马佐夫兄弟》作为陀氏的晚年大成之作,在弑父的惊世骇俗主线故事之中更是集中了大量的道德诘问和哲学思辨。读这种书,有时候真是力气活,就是看能不能抵挡或者忍受作者的思维之剑,陀氏这样的还往往数剑齐发仿佛置身剑阵,让你喘不过气来,评论家称为“复调”。所以,年轻时不读是好事,就跟读《罪与罚》时的我一样,虽然年轻力壮,但思维脆弱,读后两眼发黑。

人到中年之后,对世界和生活终于有了一点经验,再读这种书才算是时候。

其实想想当年是读过一段本书节选的,就是“宗教大法官”那章,即使以当时幼稚有限的视野看来,也被极大的震撼了。当然理解很浅薄,也还有很多困惑。比如对其中上帝的三个故事的理解,陀氏认为那解释了世界上的一切问题的根源。我就很不明白。

这次全文阅读,有了更多的感受,但也不敢说理解了全部。陀氏的特点是并不负责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他只是展示问题,剖析问题,往往用极精准的思维把问题分析的极为透彻,让你觉得无懈可击,但却无法回答。也许他也认为思考的过程比答案更有意义。

本书的核心是道德和上帝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宗教感弱的世俗国家,可能很难想象东正教徒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也就没法深入感受到失去主宰后的虚无之感。但关于道德和理性的争斗,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和可以思考的。伊凡所谓“什么都可以做”,这是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极端,个人即上帝,也是尼采“上帝死了”的呼应。不同于哲学家们晦涩的思辨,文学家可以把问题展现在具体的事件上拷问人们的良心抉择,还可以同时审视不同选择的人们的结果。

本书就是如此多线并行的让不同的人分别做出回答。理论家伊凡最后如尼采一般脑膜炎发作疯了,病症或许是巧合,但与他终日思索想要建立个人主义的绝对威权不无关系。实践者斯麦尔佳科夫则自杀身亡,他目不识丁,没有建构高深理论的能力,但却能够借由愤世嫉俗的仇恨感去付诸实践,而仅有仇恨并不能克服他的道德律,伊凡的理论客观上帮助了他,但实践后的折磨仍然是他无法承受的。而口是心非的米卡则在法庭上被判有罪,他是语言上的巨人,把杀人挂在嘴边,但他内心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做的,他只是个情绪不稳定的青年人。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都没逃脱惩罚的命运。只有笃信上帝的阿辽沙始终能够获得心中的安宁,得益于他的某种天生性格上的因素,当然更得益于他的导师佐马西长老的引导。

作为戏中戏的宗教大法官章节多年后读来仍然最为震撼人心,今天再读耶稣经历的三个故事,我可以解读出物质、奇迹和权势与人类自由的纠缠。纵观历史,自由的枷锁或者说自由所可交换的几乎无外乎这三种。陀氏所谓解释一切世界根源问题,想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的说的了。比起当年我的粗浅理解偶像崇拜被权势所利用,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以说仅凭这个章节,这部书就永远不会过时,因为这终极问题永远存在,必将纠缠无数爱思考的人类。另外伊凡与魔鬼的几次交谈也极为复杂深刻。

即使仅从小说的角度来看,这部书其实也非常精彩。只是在已经习惯快餐的这个时代来看,这书的节奏非常缓慢,读长篇小说最重要的入戏感就比较难获得。可读进去之后会发现许多细节描写非常之丰富,足够描绘一幅完整的俄罗斯风俗画。陀氏要是知道现在我们都是听读书会主讲人直接说干货一本书几小时讲完,估计也会觉得这些细节太多余了。但正是这些细节以及细节支撑起来的一个个人物建立了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人民群像:无耻到老毫无情感的父亲,跛脚自卑又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小姑娘,自尊心强到不肯承认自己内心的未婚妻,经历坎坷反复无常又渴望真情的交际花,木讷善良认死理的老仆人,狡诈的乡下客店老板,身无分文只有傲慢的波兰军官,醉汉商人,年轻有为意志坚定的军官,还有在贫病与屈辱中悲惨死去的小男孩,心思细密胆大妄为又早早看透自己的早熟少年。看的过程中我不时有些喟叹,现在也许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作家深情细致的描绘他的时代了。时代发展至今,小说既已不是主流,现实主义更加渐行渐远。

陀氏还有一项绝艺,就是对心理的描写,也是开了意识流的风气之先。很多看似不可思议互相矛盾的行为是如何在人的心理层面进行转变的,那种种变化的细微之处的阐述非常生动自然让人信服。比如法庭上双方律师的心理学讲解;未婚妻是如何忽然由竭力辩护突然倒戈指控的;隐藏杀人罪名数十年的官员如何忽然无法抑制的吐露给陌生人,道德律如何微妙的作用于人的心灵,即使他周围的的人们都无法相信,更无法理解。此外对少年心理的种种描写也非常细致,尤其是伊留沙和父亲的种种描写特别让我感动,那些话语真挚而纯粹,无人可以埋怨的悲惨生活让人更加哀伤。

这部书内容之丰富,一时间我想不到有能与之相比的。关于人性中的善恶,人的心理感情,人的选择理性,人的命运和疑惑等等,可谓辽阔广大。读的过程中,总有许多横生枝节的联想和感觉,读完之后,又颇有点消化不了的肿胀感,这里能够记下来的也是挂一漏万。

今天我们身处眼花缭乱的新时代,难免不时心旌摇动无所适从。如果能读读这部书,偶尔思索一下终极关怀,得悉世界仍然维系于宗教信仰物质权势理性自由等种种锚定之下,千百年来不曾改变,虽然略显乏味古老难解,但浮云过眼之后的心中清明应该不难获得。

七兄弟读后感篇7

几乎是刚开始红的时候就买了余华的《兄弟》,可是一直没机会看。趁着暑假,终于从头到尾看完了《兄弟》上下部。

我以前很少看小说,更没有看过余华的作品,甚至没有看过张艺谋根据余华小说拍的同名电影《活着》。只是看过一些报道说,这次《兄弟》跟以往作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然我没有看过余华以前的作品,自然感受不到这种变化,所以就谈谈我读完《兄弟》之后的一点肤浅感受。

小说一开始就有点令我反感。小小的李光头,躲进厕所偷看女人的屁股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他的父亲因为偷看女人屁股而掉进厕所淹死更是无稽之谈!我甚至有点怀疑这部《兄弟》是如何取得如此高的知名度的。看到后面,李光头见了什么都要“爱”上一番更让我觉得这部小说是不是应该“少儿不宜”。上部感觉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的脉络,下部就有些让人觉得是天方夜谭。虽然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但是也不像小说里那样无厘头。李光头辞去福利厂厂长之后,就想自己去“创业”,然后到处借钱,这里有两点非常不合理:首先是李光头的品牌意识,改革开放初期,举国上下不是梅花牌就是上海牌,或者是熊猫牌长城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凭李光头一个小城的福利厂厂长,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品牌意识的;还有就是李光头的专卖店思路,众所周知,国内服装企业大多数走的都是批发市场的道路,只有在近些年,一些实力比较强的才走专卖店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初期的李光头也是不太可能想得到的。不去说李光头是如何发迹的,就举办处美人大赛这点也非常不妥。虽然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农民企业家,但也不可能俗到这份上。小说最后也发挥了想象,李光头带着兄弟宋钢的骨灰上了太空。

这是我读完《兄弟》之后最初的感受,这小说很粗糙。可是细细品味,还别有一番滋味。上部的文革写得出神入化,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大白兔奶糖确实是一种十分稀罕的东西。记得小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到奶糖,而且还是假冒的“小白兔”,宋李之间的兄弟情谊也就从这些描写中变得活灵活现了。下部写到李光头的发家史,确实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人的缩影。再细细品味,小说中的那些丑陋的东西,还真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影子。偷看屁股:不是有那么多人到处偷拍,然后传到网络吗?处美人大赛:超女、好男儿不也这么俗吗?要是余华今年夏天之后才写下部,肯定会加上“童子男大赛”的。

细细品味,也就知道这部小说之所以这么红的原因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班主工作计划7篇

七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优质7篇

七年级部工作计划数学优秀7篇

七年级下班主工作计划优秀7篇

七年级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7篇

教师观看榜样七心得体会7篇

七年级生物秋教学工作计划模板7篇

七年级下英语学期教学工作计划7篇

七年级上数学教学教学计划推荐7篇

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723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