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准备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教学媒体,提升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竖的教学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竖的教学教案篇1
小乌龟画画
活动目标:
1. 能比较专注地观看小乌龟爬行“画画”。
2. 对线条绘画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小乌龟一只。
2. 大白纸一张。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3. 色彩鲜艳的颜料两碟。
活动过程:
1. 把白纸铺在地上或桌上,幼儿围坐在四周。
2. 出示小乌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导入活动。
3. 让蘸了颜料的小乌龟在白纸上随意爬行。
4. 随时用语言提示幼儿仔细观看(或念简单的儿歌),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如:小乌龟,爬呀爬,爬出一幅美丽的画。
5. 引导幼儿简单说说小乌龟画的画像什么。
竖的教学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
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4、培养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力。
5、通过情景练习,进入→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创意说明:
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培养学生想像和情感体验能力,促使学生好学向上。
学习步骤:
一、新课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文学常识介绍:
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和课后资料。
2、介绍本文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作为文章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者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方法。
二、初读课文,疏通学问
1、师播放朗读磁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生根据注释和词语试译课文。
4、四人小组直译课文,教学巡视。
5、师生弄清课文大意,师朗诵重要字词注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问:
⑴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那么做。
⑵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其他学生的优越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⑶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为?
2、小组议论
3、课堂讨论
明确:
①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老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②“同舍生……火华然者神人”。他们都没有成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在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能,只能说其用心不专。
③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适当穿插描写,运用对比揭示道理,用切身经历使人感到真诚。
四、情境练习
1、教师介绍情境练习的要求。
a、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紧密结合课文解读。
b、进行情感体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
c、动口、动眼、动手、动脑,进行活动。
d、形式:①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
②都以第一人称进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
③六组练习中任选其一。
④可以说,可以写,可以表演。
2、出示情境话题。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的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竖的教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 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 教学重难点:
1、 找出重点段,理解文章的话。
2、 对话朗读。
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找准重点段。
2、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文章的话。
3、 理解体面、可贵、爱慕。
教学重点:
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上节课我们给课文分了段,并学习了第一段-种花生。那么课文重点是哪一段呢?(第二段)哪几小节?(2—14)写什么?(谈花生)我们把这一段又分成哪两部分呢?(生答、课件、板书)
这节课重点来学这一段。
二、学习重点段
(一)学习第一部分。
1、齐读2—11小节 思考:今晚的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看看有谁参加?
出示:。。。。。。实在很难得。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天色不大好为什么父亲也来了?父亲和孩子吃饭很平常为什么用“难得”?父亲回来只是为了尝我们种的新花生?)
简介当时背景。(作者父亲当时在广东当差,平时公务很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所以父亲这次回来实在很“难得”。那么父亲只是为了尝花生吗?我们学完就知道了。)
2、那晚父亲出了什么话题让我们说?(看课件)姐弟们怎么议论花生的好处?(板书)
3、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父亲拿花生和什么对比,分别用——画出写花生的词句,用——画出写桃子,石榴的词句。
完成比较表。(见课件)
通过比较你觉得落花生有什么特点?-------藏而不露、朴实无华——这就是花生的可贵之处吧!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可贵”的意思。落花生最可宝贵的是什么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父亲拿花生与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是为什么呢?为了批评苹果。石榴吗?用意何在?
意在比喻做人。
朗读12----14小节。出示父亲的话。(课件)
我领会父亲的话了吗?出示我的话。(课件)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呢?“体面”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呢?
联系实际举些生活实际来回答。
是的,父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你读懂了吗?齐读这两段对话。
完成填空。(见课件)
(三)是呀,小作者不光读懂了,而且牢牢记在了心上,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
是呀,父亲这次难得回来,不光是为了品尝花生,而且市郊于孩子怎样做人,作者正是深深记住了父亲的教诲,以致他今后为自己起笔名为落华生,来勉励自己做个务实有用的人,最终他成了受人尊敬的学者。来看作者简介。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小作者学习,长大做有用的人。(见课件)
四、作业
(见课件)
1、口头回答课后习题3。
2、书面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3、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课后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竖的教学教案篇4
【集体备课思路】
1、抓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构思教案;
2、要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维目标】
1、进一步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
2、自由探究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及其情感态度。
3、联系生活,培养坚强、自信、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或由授课教师自行调整安排。
【教学过程及方法】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家作品: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
2、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二、课文探究
1、这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⑴主要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⑵插叙手法的运用。
2、插叙的好处是什么?
自然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以连接过去和现在,使读者概念清晰。
3、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
1、李京京对于《凡卡》的文章有什么样的情感?(请你从文章中划出)
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第24段。
2、李京京躲在树林里偷偷的读课文,回忆了什么内容?并概括一下。你知道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回忆和爷爷一起的幸福生活,以及和妮儿摘桑果、吃桑果的快乐时光;渴望得到亲情和友情。
3、该部分有一处心理描写请找出?谈谈它的作用?
第24段;点明喜欢的原因。
4、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5、文章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神态、语言、心理、动作。
6、《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经历、生活相似,情感上产生共鸣,想借助凡卡表达这种情感。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7、李京京深情的朗读打动了所有的人。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你怎样看待程老师做法?
感情投入;自由发挥。
8、结合全文思考,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
表层含义:想朗读课文。
深层含义:
⑴要求老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⑵渴望家庭和谐。
四、质疑评价
1、对这篇小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完这篇小说,谈谈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感受、体会?
3、李京京的心声我们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心声又是什么呢?老师也很想知道?
五、练一练,看一看我的收获
1、根据拼音将词语填写完整,并解释该词:
⑴连她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
zhǎn
钉
jié
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⑵你说什么?赵小桢惊讶地问。京京有点发
jiǒnɡ。
⑶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神情
huǎnɡ
hū。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⑴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__(看
望
盯)住他。
⑵讲义从他的手指间
(滑落飘落飞落),飘在地上,他没有发觉,一动不动。
⑶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
(跟响追)了上来。
3、程老师以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为由,断然拒绝了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这时,李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这段文字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李京京怎样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点?由此,小说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声?
〖参考答案
1、⑴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⑵发窘:为难。
⑶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2、⑴盯;
⑵滑落;
⑶追。
3、心理描写。表现了李京京执著、倔强的性格。造成他这样的性格特征是由于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离,与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后回到父母身边,又成了父母不和的牺牲品,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由此,小说中表达了李京京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的心声。
六、作业
以京京的口吻给爷爷写一封信,600字左右。
竖的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并尝试替换关心妈妈的办法创编儿歌。
2.大胆地运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妈妈的好。
3.感受儿歌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关心妈妈的情感。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与儿歌相关的图片:宝宝帮妈妈捶背、端茶和亲吻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的好妈妈。
1.教师:你们喜欢妈妈吗?为什么?
2.教师:妈妈这么爱你,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应该怎样爱妈妈呢?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
1.教师:有一首儿歌表达了宝宝对妈妈的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倾听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3.围绕儿歌内容进行交流,理解儿歌。
4.在图片的提示下学习朗诵儿歌。
5.去除图片,边表演动作边进行朗诵。
三、创编儿歌。
教师:除了帮妈妈捶背、端茶和亲吻妈妈,我们还可以为妈妈做什么呢?把他们编进儿歌里吧!
小百科:在许多语言中都会将自己所属的事物以“母”称之,例如将自己的祖国称为母亲,毕业的学校称为母校,出生成长所学的第一种语言为母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