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效果,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预先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笋的秘密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笋的秘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树叶的外形结构。
2.了解树叶的功能,培养幼儿喜爱植物的情感。
3.正确使用工具材料,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白板课件:一棵大树、一片树叶、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图、很多不同特点的树叶;
2.ppt课件:动画形式的,“光合作用”过程;《小树叶》的音乐;剪刀、铅笔、彩色卡纸。
3. 经验准备:幼儿已对树叶的外形有感知经验。
活动过程
1.观看树叶的照片,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树叶吗?
师:其实树叶身上有好多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分析:教师在中班幼儿活动导入时,应当在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方面适当提问。本活动的教师最后制造的一个疑问,使幼儿对接下来的活动充满期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课件呈现,让孩子们了解小树叶的秘密。
(1)出示课件,让孩子知道小树叶带来了很多“朋友”。
教师逐一介绍这些形状特殊的树叶。
让孩子们观察这些树叶在外形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孩子们观察完毕之后,可以让孩子们相互讨论,然后举手说出自己的看法。
分析:本环节通过课件介绍叶子,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2)观察完外形后,简单认识一些树叶的内部结构。教师打开课件中的树叶内部结构图,教孩子们认识树叶简单的结构。幼儿认识后,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重复几遍,达到巩固的目的。
分析:在介绍完外部结构后,简单介绍一下叶子的内部结构,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叶子更多秘密的欲望,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3)让幼儿简单了解树叶对人类的.好处。
使用动画课件简单呈现“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孩子们观看课件。
观看完课件之后可以向他们提问,比如,树叶吸收什么?它吸收的东西对我们身体有益还是有害呢?树叶释放什么呢?它放出来的东西对我们有益还是有害呢?
最后教师总结树叶对人类的贡献。
分析:本环节运用动画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能够简单了解一些“光合作用”的知识,并且知道树叶对人类的好处,达到了本节活动的目的。
3、边听有关树叶的音乐,边做手工树叶。
播放《小树叶》音乐,让孩子们用对折剪彩纸的方式,剪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
4、总结分享
将幼儿做好的树叶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个树叶好看。
幼儿园小班数学《大大小小》公开课视频+ppt课件音乐教学设计
笋的秘密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信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了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让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尝试、探索和发现,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有探究欲望。
2.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色声音大小。
3.大胆尝试,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动手能力。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各种常见声音的音效、各种乐器、几种常见的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入场:跟随音乐《大猫和小猫》入场,感受声音的大小关系。
(一)导入
师:“今天除了我们的客人老师之外,还有几位小客人也来了,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看,它们是谁?”
播放四种小动物音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二)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1.师:“今天小动物们来,是想请小朋友们帮一个忙,什么忙呢?昨天晚上小动物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想请小朋友帮忙听一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
播放大自然当中的各种音效;风声、雷声、鸟叫声、流水声等。
师:“小动物们说谢谢小朋友,今天晚上他们可以睡一个安稳的觉了。”
2.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声音,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之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声音。
3.尝试让自己的身体也能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可不可以发出声音来?”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
(三)探究声音
1.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声音,那声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想法。
2.出示小鼓,请幼儿尝试让它发出声音。
教师出示小鼓:“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么样能让它发出声音?”
请小朋友试一试。
3.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将小纸片放在小鼓上,敲打小鼓,观察纸片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震动能产生声音。物体振动越大声音越大,物体振动小,声音就小。
(四)操作探究,尝试让物品发出声音
1.给幼儿准备充足的乐器,让幼儿幼儿自由探索让其发出声音,鼓励幼儿说一说让其发出声音的方法。
小结:让物品震动发出声音有多种方法:敲、打、拍、碰、摇、吹等
2.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尝试让它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师:“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大猫和小猫,现在让我们手中的小乐器也来当一回大猫和小猫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手中乐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3.师:“今天,我把平时被大家随手扔掉的瓶子、罐子、木棍、木块等废旧材料也请到了我们的活动室,请小朋友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也让它们也发出好听的声音来,变成一种乐器呢?”
引导幼儿知道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4.生活中有很多的声音,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放引导幼儿知道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制造噪音,保护环境。
(五)音乐游戏——大鼓和小鼓
请幼儿每人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自制乐器,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1.师:“今天,有两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想邀请咱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想去么?”
2.师:“一只是大象,它准备的是大鼓,一起来模仿大鼓会发出什么声音?”
请幼儿来模仿大象敲大鼓的声音。
师:“还有一只是小狗,它准备的是小鼓,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请幼儿来模仿小狗敲小鼓的声音。
跟随音乐一起来为大象和小狗伴奏。
(六)结束
带上我们的小乐器和大象、小狗一起去参加森里音乐会吧!(伴随音乐离场)
教学反思:
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有提升、有发展,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拓宽了幼儿视野,提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为幼儿今后科学探究精神的树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笋的秘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活动准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笋的秘密教案篇4
一、主题活动的产生:
阳光灿烂的午后,孩子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对影子产生了兴趣,他们边扭动身体边观察自己的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围绕影子展开了一番争论:
高佳:看,我的影子多听话,我往哪儿去,它就跟我上哪儿。
洪佳伟:我的影子也很听话,我做什么动作,它就做什么动作。
毛雨倩:我用脚使劲踩我的影子都不疼。
袁强:快来,我站到老师的影子里,我的影子就不见了。
宋涵:我在黑暗的地方就见不到自己的影子了。
教师:为什么我们会有影子呢?
费欣露:因为影子是太阳光照的,教室里没有阳光就没有影子。
何 强:对,我听妈妈说太阳光有7种颜色,是红黄橙绿青蓝紫。
蔡耀东:你骗人,太阳光是白色的。
杨 阳:不对,你们说的都不对,光是透明的,不然我们就看不见东西了。
看到孩子们对“光”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理性的分析其教育价值,我们认为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符合新《纲要》有关科学领域的要求。
二、主题准备:
1、材料准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光的相关资料、图片和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望远镜等,变色陀螺、万花筒等。
2、经验准备:设置“问题箱”,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的有关光的“小秘密”和“为什么”,采用文字、画画、符号等形式表示出来,教师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点,师幼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和主题网络。
三、主题活动的网络图(附后):
四、系列活动:
美丽的彩虹
活动目标
1、 了解光谱现象并认识彩虹的7种颜色。
2、 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色彩的美,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在盛水的玻璃鱼缸两端倾斜30度左右各放置一面镜子,调整适宜的位置让阳光斜射入水中,折射后在墙上出现一段“彩虹”。
2、平面镜、水盆、三棱镜、手电筒等材料。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墙上彩虹”,自由讨论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 说一说“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
2) 猜一猜“彩虹”从哪儿来?
2、将盛满水的盆和平面镜放在阳光下,鼓励幼儿尝试调整平面镜和光照的角度,自己寻找彩虹,从中发现阳光与彩虹的位置关系。
3、观看影碟,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夏季的雨后很少看到彩虹了?从而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区域活动
1、 引导幼儿观察早、中、晚三个时段“彩虹”的位置、大小变化情况。
2、 将三棱镜、手电筒等材料投放科学区中让幼儿继续探索光谱的秘密。
家长参与
请家长为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彩虹,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景象,并和幼儿一起画美丽的彩虹。
各种各样的镜片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不同的镜片,了解其特性和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细致性、敏锐性,发展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各类昆虫标本和图片。
活动过程
1、 自由观察,发现问题。
请幼儿用不同的镜片看昆虫标本和图片,并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描述。
2、 引导幼儿归纳概括各种镜片的特征。
如:中间厚、周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是凸透镜;中间薄,周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是凹透镜。
3、 思考它们各自的用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鼓励。
区域活动
1、 利用平面镜、废旧长条纸盒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2、 在凹凸不平的泡沫板上粘贴铝箔纸作成简易哈哈镜。
3、 用凸透镜、凹透镜、纸筒、橡皮泥做望远镜。
家长参与
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家庭中生活用品,如近视镜、老花镜、汽车反光镜等,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镜片?有什么用途?
笋的秘密教案篇5
设计意图
空工院幼儿园是一所地处郊区的部队幼儿园,果园、山坡、河流、农田军营等丰富的资源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提供了广阔天地。五月份大班孩子们开展了《种豆子》的园本活动,在感知、操作、连续、讨论、观察中,孩子们不禁好奇的问:“植物为什么在泥土能生长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我们六月份的园本活动以《泥土的秘密》主题来进行。 本次活动以观察、操作、实验为基本方法,让孩子们在主动的探究过程中,积累、丰富泥土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 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萌发对泥土的感情,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
2. 探索发现泥土的秘密,知道泥土中有很多成分,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3. 能正确使用工具,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重点:会正确的使用工具,
难点:在实验和操作中发现泥土的秘密,能够大胆讲述自己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把小铲子,选择户外比较空旷的土地,便与幼儿挖土、观察。
2.环境准备:泥塑作品、陶瓷制品
3.ppt课件、土块儿、烧杯、托盘、抹布
4.前期发放调查问卷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5.家长带领孩子寻找泥土。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活动。(3分钟)
教师:哪些地方有泥土?
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泥土中会有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每个孩子都有一把小铲子,一起去幼儿园找一找、挖一挖、看一看,泥土中究竟会有什么?
幼儿分成2-3组进行探索、观察。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进行观察探。(8-10分钟)
教师:我们来到了操场上(或种植园地、大树下),这块泥土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
每个人都可以用小铲子挖一挖,看看泥土中究竟有些什么?和我们事先想的是否一样?使用铲子时要注意旁边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引导幼儿操作,挖土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注意自己的'铲子不能碰到身边的小朋友,注意安全。
幼儿自由结伴一边探索、观察,一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师幼交流。(2分钟)
教师:挖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泥土中有什么?
教师小结:泥土中有落叶、枯树枝、小草的根、死去的小动物等。这些都会变成泥土中的养分,植物生长非常需要他,我们把它叫做腐殖质。
4.操作实验(6分钟)
?教师:泥土中的腐殖质是我们用眼睛能够看到的,还有一些成分是肉眼看不到的,就需要我们去动手操作。
?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幼儿2人一组操作、观察。
教师:这里老师准备了一些泥土,请小朋友捏一捏,说说有什么感觉?
这里还有一杯水,请小朋友用水和泥土来试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注意一定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泥土中不仅有腐殖质,还有空气和水份。这些都是动物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条件。
5.泥土的用途(3分钟)
?教师:泥土是动植物的家园,对我们人类也非常重要,泥土还有什么用途呢?
播放ppt,拓展幼儿知识面。(可以建房子、做成精美的陶瓷制品、艺术的泥塑作品。)
6.环境保护
播放ppt课件,教师:看完这两张图片,说说你们的感受?(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不能将有毒有害的废水、电池、塑料带等放在泥土中。)
7.回顾总结:
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8.延伸活动:玩泥巴
活动总结
大班科学活动《泥土的秘密》经历了难忘的磨课研修过程,是我将《指南》的感悟及《田野课程》、《高宽课程》的学习心得融合在集体教学中的一次教学实践,对我的活动设计能力和现场教学组织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帮助。
第一阶段:学习理论,解读教材。我园有幸邀请到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来园指导,在与教授的交流中,霍教授对科学活动的见解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霍教授指出:“科学重在探究、探究重在过程”、“科学活动可以以猜测、感知、探索、验证、表达这五个环节进行活动”。同时《指南》指出“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因此,在《泥土的秘密》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真实、现场、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探索。同时在活动每个环节中设疑,让孩子们不断地猜测,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操作、验证。之后,我通过演示、介绍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最后,我受《高宽课程》“计划—工作—回顾”学习方法的启发,请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熊一诺大胆提出“泥土是软的,为什么做出的盘子、碗那么硬?”,方子牛问道:“泥土黑黑的,为什么瓷器有那么漂亮的颜色?”,这是孩子们经过观察、探索、深度思考后大胆的发问,这种积极主动、敢于提问、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让我很意外,很欣慰,这为我们的下次活动指引了方向。同时,龚骁函兴奋地说“老师,泥土真实太有趣了!”,从孩子们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尊重了孩子得学习方式和特点,是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
第二阶段,优化细节、全面提升。在对活动的目标、重难点、环节进行重新梳理后,我对活动中的引导语、提问、回应等做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是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近几年在做行政工作,对集体教学有一些生疏,尤其在语言的组织上显得不那么流畅,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常常参与一线教学,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
笋的秘密教案篇6
活动名称:
大班安全《保护我们的大眼睛》
活动目标:
认知:了解眼睛的作用,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能力:创编眼保健操,掌握更多的保护眼睛的知识。
活动重点:
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创编眼保健操。
活动准备:
ppt课件《保护我们的大眼睛》、百宝箱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需要请三位小朋友上来,我要把他们的眼睛蒙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不可以告诉他问题的答案。
老师这有一个百宝箱,现在要请他们三位来摸一摸,摸到了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呢?
小结:我们闭着眼睛可以猜出物体的形状,也可以猜出是什么东西,可是为什么猜不出这个东西的颜色呢?因为只有眼睛才能看见周围美丽的东西和美丽的色彩。
二、基本部分,听故事,体会眼睛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个和眼睛有关的故事。
讨论:
1、大眼猫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它学会了什么本领呢?
2、大眼猫的眼睛为什么会疼呢?它后来是怎么去做的?
3、如果你是大眼猫,你会怎么样做呢?
4、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会怎么样呢?
小结:读书写字要坐直;眼睛要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眼睛有病要看医生;不用眼睛看强光;不在光纤暗的地方看东西。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