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教案时,需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表达,教案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适用于线上教学和远程教育,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树和小鸟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应互相帮助,主动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操作材料背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情境: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只哭着的小鸟在树的旁边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画面一(孤单的大树和寂寞的'小鸟),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
1、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怎么了?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小鸟怎么了?小鸟为什么哭了?
2、看到大树和小鸟这样,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我们用什么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呢?
2、出示画面二
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3、操作
1、讲述要求
2、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三、结束部分
把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故事讲给其它小朋友听。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初步熟悉音乐《小鸟店》的欢快旋律及m3a的结构,并能用鸟飞、小鸟和大树做游戏,鸟飞等动作反映该曲结构。
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结伴方式(一对一,多对一),并创编b段的相互触摸动作。
活动准备
幼儿已掌握鸟飞的基本动作。
做游戏“大树和小鸟”。
游戏情节
一部分幼儿扮小鸟,另一部分幼儿扮大树。小鸟在钟声、鸡叫声中醒来,理了羽毛,准备到树林里去(引子)。小鸟们来到树林里围着大树舞蹈,大树抖动树叶,为小鸟们轻轻伴奏(a段)。大树和小鸟相互触摸,愉快游戏,依依惜别(b段)。小鸟变换大树朋友,围着新朋友跳舞(a段)。突然,雷声大作,大树赶忙伸出树枝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依偎着大树(尾声)。
活动过程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为幼儿创设情境。
2.引导幼儿讲述鸟飞和触摸动作。
3.完整地欣赏全曲,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4.欣赏a段音乐,并用动作表现大树造型以及大树与小鸟结伴做朋友等。
(1)教师通过提示,让幼儿做出大树的造型。注意相互间的距离,鼓励与别人的造型不同。教师可这样说:“现在,你的身体是粗粗的.树干,手臂是壮壮的树枝,双手是密密的树叶,请动脑筋摆出一棵大树的样子来,最好和别人摆的不一样。”
(2)分角色探索多种结伴方式,教师启发式提问:“每棵大树都要有小鸟做它的朋友,这棵大树还没有朋友呢,你们说该怎么办?”“这只小鸟还没有找到朋友呢,怎么办呢?”
(3)欣赏引子部分和a段乐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树找好位置,摆出造型。小鸟们则随乐曲做睡觉、起床、整理羽毛等动作(引子部分),随后在a段乐曲声中,小鸟围着大树朋友跳舞,提醒小鸟相互间不能碰撞。
5.欣赏音乐b段并表演。
(1)教师哼唱,要求大树和小鸟随乐创编触摸动作,在结束处,提醒小鸟和大树再见。
(2)完整地欣赏b段音乐并结伴表演。
6.欣赏再现的a段音乐。
要求小鸟们相互交换朋友,小鸟为新朋友跳舞,大树仍做各种造型。教师说:“森林里的大树可多呢,小鸟再去找棵大树做朋友吧!”
7.欣赏尾声,引导幼儿表现大树为小鸟挡风遮雨,小鸟偎依着大树的情景。
教师问:“这是什么声音?天快要下雨了,小鸟的翅膀快要被大雨淋湿了,大树该怎么保护小鸟呢?”
8.完整地欣赏音乐并表演。
作品分析
本曲开始部分是一段引子(钟声响、公鸡叫),接着是一段活泼欢快的旋律,背景贯穿着小鸟清脆的叫声(a段)。随后出现一段较为抒情的旋律(b段)。第三段是重现第一段的旋律(a段)。最后,加上尾声(雷雨声),全曲在快速、紧张的气氛中结束。可用以下故事配合教学。
故事
在绿色的树林里,小鸟和大树交上了朋友,小鸟每天围着大树跳着欢快的舞蹈。大树呢,一边看小鸟跳舞,一边轻轻抖动着树叶,用好听的沙沙声为小鸟伴奏。他们每天在一起游戏,感到又幸福、又快乐……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3
教学意图:
大树和小鸟之间友好快乐的浓浓情意,反映了大树和小鸟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适合中班幼儿学习。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初步认读汉字“大”和“小”。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玩过“大树和小鸟”的音乐游戏。
2.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字卡“大”和“小”。
3.笔、纸。
教学过程:
(一)集体玩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1.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在音乐声中,幼儿围着大树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做游戏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也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教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是怎么快乐地生活的?(引导幼儿根据诗歌里的词句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与幼儿以互动的形式学习诗歌。
教师以留白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
(四)学习认读汉字“大”和“小”。
1.教师:这首诗歌里有些字是重复出现的,你发现了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大”和“小”。
3.引导幼儿边认读边用身体动作来模仿。
(五)师幼合作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2.教师将幼儿所说的内容,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在记录纸上,替换掉原来诗歌里的小鸟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新图片的内容念一念仿编的新诗歌。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散步、餐前准备等环节,引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复习诗歌,并继续仿编诗歌,同时将幼儿独自仿编的诗歌在集体中朗诵。
活动建议:
1. 活动目标1可以加上“初步认识诗歌中的叠词”。
2. 在教具的准备上,可以做的大一些,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3. 在提问后,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成诗歌里的语言。
4. 在出示板书前,教师可以以互动的形式和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做一做。
附:儿歌《大树和小鸟》
大树高高,
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
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
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
快乐陶陶。
教学反思:
诗歌中大树和小鸟是幼儿熟悉、喜欢的朋友,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本次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出示背景图大树后, 引导小朋友做小鸟和大树做游戏,摸摸、亲亲等,但小朋友看见背景图后都显得很兴奋,个个拥到背景图前欢呼跳跃,场面比较混乱,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只好草草收尾,马上进入了下一环节。孩子们在观察图片熟悉诗歌内容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图片,自己说出诗歌的内容。这样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就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了,而且也更容易记住。同时我引导孩子发现儿歌中的特点,发现和认识叠词,这个环节孩子还是能较好的完成的。在巩固儿歌的,我于孩子们玩对接游戏,教师说一句,孩子说一句,很默契,而且也在反复的朗诵中巩固了学习内容。在创编环节中,当我提出问题:“大树上除了住着小鸟,还会有谁也住在那呢?”小朋友一下子说不出什么小动物,但我也准备了很多的替换动物图片,当我让笑朋友从自己的椅子后面请出这些小动物的时候,小朋友的思维就不再显得那么局限了,开始了踊跃的创编。
本次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让笑朋友主动的投入活动中,积极回应孩子们,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
在整个活动设计时,我把学习儿歌,初步认识叠词作为活动的重点,而进行部分创编作为活动的难点。在活动准备上,也运用了背景图、动物图片等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孩子在反复学习中就不会觉得枯燥了。
不足之处: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图片的准备上,而疏忽了对活动环节的反复除揣摩。虽然我也做了一定的修改,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还比较顺利。
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加深对汉字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大、小字样。
3.幼儿用书:《大树和小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字样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看看是谁呢?
2.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猜测。教师:原来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师:其实呀它们各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一个叫大树,一个叫小鸟。它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大树和小鸟》。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讲到什么,就出示哪张图片。)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4.教师总结:大树和小鸟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所以它们生活在一起很快乐。那我们再把这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师结合留白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等等。
四、分角色学念诗歌。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一半念大树,一半念小鸟。
2.男孩女孩分组,男孩念大树,女孩念小鸟。
3.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比赛。
五、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活动延伸:
1.家园公园:回家后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跟他们一起表演。
2.游戏活动: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一说除了松鼠还可以换成什么?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大树和小鸟》是一首短小精炼、通俗易懂、富有韵律的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短小的诗歌中蕴含了大树和小鸟之间友好快乐的浓浓情意,反映了大树和小鸟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也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诗歌中大树和小鸟是幼儿熟悉、喜欢的朋友,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让他们进行诗歌仿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本次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中班:大树和小鸟(第一研)执教:陈敏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初步认读汉字“大”和“小”。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玩过“大树和小鸟”的音乐游戏。
2.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字卡“大”和“小”。
3.笔、纸。
活动过程:
(一)集体玩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1.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在音乐声中,幼儿围着大树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做游戏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也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教师再次配乐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大树和小鸟在一起是怎么快乐地生活的?(引导幼儿根据诗歌里的词句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与幼儿以互动的形式学习诗歌。
教师以留白的方式,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
(四)学习认读汉字“大”和“小”。
1.教师:这首诗歌里有些字是重复出现的,你发现了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大”和“小”。
3.引导幼儿边认读边用身体动作来模仿。
(五)师幼合作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2.教师将幼儿所说的内容,以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在记录纸上,替换掉原来诗歌里的小鸟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新图片的内容念一念仿编的新诗歌。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散步、餐前准备等环节,引导幼儿利用幼儿用书复习诗歌,并继续仿编诗歌,同时将幼儿独自仿编的诗歌在集体中朗诵。
优点:略建议:
1.活动目标1可以加上“初步认识诗歌中的叠词”。
2.在教具的准备上,可以做的大一些,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3.在提问后,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回答提炼成诗歌里的语言。
4.在出示板书前,教师可以以互动的形式和小朋友一起说一说、做一做。
儿歌:大树和小鸟大树高高,住着小鸟。
小鸟叫叫,大树笑笑。
大树摇摇,小鸟跳跳。
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2、调动幼儿各种感观,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高低。
3、培养幼儿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高低的能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大树四棵、背景图、各种小动物、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小动物律动
2.练声,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故事:鸭妈妈和小鸭,引出妈妈和孩子的.叫声。(高和低)
2.幼儿讨论各种动物的妈妈和孩子的叫声(出示贴绒)
3.游戏:看谁玩得对
师:妈妈幼:孩子(交换角色)
4.出示音乐(一)欣赏并讨论音乐有什么变化(有高有低)
5.幼儿再听音乐(一)听到高的音乐学孩子叫,听到低的音乐学妈妈叫。
6.幼儿听音乐(一)根据音乐的高低变换动作。
7.游戏:大树和小鸟
1)幼儿讨论并学习小鸟飞的动作。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当听到高的音乐时小鸟在树林里飞,当听到低的音乐是就蹲下来对着大树点头。
3)先分组请幼儿游戏,最后一起游戏。
三、结尾部分
欣赏舞蹈:绿苗
教学反思: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聆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要给幼儿留有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于一首歌如何表现,我们都应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大树和小鸟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与动作的创编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能用鸟飞、小鸟和大树做游戏等动作表现乐曲结构。
3、初步熟悉歌曲欢快的旋律和aba的结构。
活动准备:
ar视频资源、ar音频资源、ar图片资源、大树、小鸟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根据音乐讲故事,创设欣赏情景。
在茂密的树林里,小鸟和大树成了朋友,小鸟每天围着大树跳舞。大树一边看小鸟跳舞,一边轻轻地抖着树叶,用好听的沙沙声为小鸟伴奏。它们每天在一起游戏,幸福又快乐。
请幼儿模仿鸟飞和相互游戏触摸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点击ar视频资源,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对音乐的旋律有初步的感知。
今天老师就把有关大树和小鸟的音乐也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2、启发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对这首乐曲的初步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师点击ar音频资源中的音乐,欣赏a段音乐,并用动作表现大树造型以及大树与小鸟结伴做朋友等。
4、引导幼儿用身体摆出大树的造型,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现在,你的身体是粗粗的树干,手臂是壮壮的树枝,双手是密密的树叶,请动脑筋摆出一棵大树的样子来,最好和别人摆的不一样。
5、幼儿分角色探索多种结伴方式扮演大树和小鸟。
每棵大树都要有小鸟做它的朋友,这棵大树还没有朋友呢,你们说该怎么办?这只小鸟还没有找到朋友呢,怎么办呢?
6、欣赏引子和a段,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大树摆好造型,小鸟们随音乐做睡觉、起床、梳理羽毛等动作;小鸟围着大树欢快的跳舞,小鸟们相互间飞的时候不要碰撞。
7、教师点击ar音频资源中的,播放音乐,欣赏b段并表演,在b段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创编小鸟和大树相互触摸、游戏的动作。
8、教师哼唱,要求大树和小鸟随音乐创编触摸动作,在结束处,提醒小鸟和大树再见。
9、完整地欣赏b音乐并结伴表演。
10、教师点击ar音频资源中的,播放音乐,欣赏再现的a段音乐。要求小鸟们相互交换朋友,小鸟为新朋友跳舞,大树仍做各种造型。
三、结束部分
教师点击播放完整的乐曲及视频,请幼儿带上头饰完整表现乐曲情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猫和老虎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