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案的编写能够促进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并提升专业水平,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小班社会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同伴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在欣赏故事和实践活动中,感受同伴间关爱的愉悦情感。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挂图一幅,磁性教具:小鸟、星星、月亮、萤火虫
2、玩具若干(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师:有只小鸟在森林里迷路了,天黑了,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地哭了它好想妈妈,你们愿意帮助它回家吗?怎么帮助它呢?
2、幼儿围绕这个主题,想像如何去帮助小鸟。
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帮助小鸟找回家。
3、老师讲述故事:小鸟找家。
师: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帮助小鸟,让我们听听有谁也来帮助小鸟,它们是怎么样帮助小鸟?
老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建议提以下问题:
(1)谁帮助了小鸟?
(2)小星星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3)月亮奶奶听到 小鸟的哭声,是怎么说的?
(4)萤火虫听到了小鸟的哭声是怎么帮助小鸟的?
4、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之间应怎么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师:小朋友之间需要关心和帮助吗?什么时候?
师:你是怎么关心别人的?别人又是怎么关心你的 ?
5、幼儿两两合作玩玩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老师发玩具给单数幼儿,另一半幼儿没有玩具,让幼儿想想怎么玩?启发有玩具的幼儿找没玩具的幼儿,两人一起玩。 在后面的环节中给幼儿展示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助。
活动中还增加了表演故事情节。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采用了讲故事形式,故事新颖动人,孩子很有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积极主动地发言。但在游戏环节,教师的引导不够,幼儿没有进入游戏情境,没有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把头饰给幼儿戴上,应该放到最后游戏环节佩戴。这样幼儿较容易进入原预设情境。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2
一、活动名称:小蜜蜂
二、生成背景:
春暖花开,在寻找中、远足中、游戏中,我们曾先后两次带孩子来到“延中绿地”寻找春天的足迹。由此,我们与孩子、家长、一同进入了以学习教参中的主题“小花园”为主线的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活动。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好奇、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百花园中的小精灵让他们产生了好多的疑问:
老师飞来飞去的是蝴蝶对吗?
老师我知道蝴蝶正在采蜜呢?
老师昨天我家飞进了一只小蜜蜂,我好怕。妈妈说它要咬我的。
对于孩子们的疑问和相互间的谈话,老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或是否定孩子,而是根据孩子们生成的问题,捕捉到最有价值的热点话题预设活动――“小蜜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如何习得知识,如何激发他们的情感,是教师思考活动设计的关键。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音乐活动和情景式环境创设为切入口,通过亲身扮演小蜜蜂来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在游戏中知道蜜蜂的勤劳和喜欢采蜜的特质。
三、内容与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孩子认识春天里小蜜蜂的特征。
四、材料提供:
音乐素材:铃儿响叮当、小熊走、蜜蜂飞、蜜蜂做工
扮演道具:服装、头饰、镜子、黄色小桶
环境支持:“春娃娃”、桃花若干朵、ppt、花香喷雾
五、活动与指导:
1、欣赏音乐故事“蜜蜂与小熊”。
提问:听了故事你喜欢小蜜蜂还是小熊?为什么你喜欢小蜜蜂呢?
2、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重点:扮演小蜜蜂,了解小蜜蜂的外形特征和勤劳、喜欢采蜜的特质。
3、音乐游戏:“蜜蜂和小熊”
4、分享品尝蜂蜜。
六、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让孩子通过直接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小蜜蜂的明显特征,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改变了以往学科式的教学,充分考虑孩子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活动的整合性,让幼儿人人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帮助了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2、教学活动的设计有递进性,层次清晰,有浅入深、有目的地选用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并有效地整合了数、思想品德、运动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情感。
3、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孩子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老师的点评:
1、教师在活动中有效地整合了数、运动、品德、儿歌、音乐等多种因素,尤其将品德教育蕴涵于这样的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效果就很好。
2、整体是由细节组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注重细节的设计,决定了此教学活动的成功。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漱口的方法,并知道饭后,睡前要漱口。
2、学习"漱口"的正确发音。
二、活动准备:漱口的温开水、杯子。
三、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解释什么是漱口?为什么要漱口?
1、师:我们出东西时,有一些很小的东西躺在牙缝里,这些小东西会生出很多小虫子,躲在牙缝里,这样牙齿便蛀掉了,牙齿就很疼,东西也不能吃。要是把躺在牙缝里的小东西赶走,就不会生出蛀牙齿的小虫子,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小东西赶走呢?我们有一个好办法:吃完东西以后,睡觉前要漱口,嘴里的小东西就会被赶走,牙齿就不会蛀掉。
2、幼儿学说:吃饭后睡觉前,要漱口。
(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
1、念儿歌:含口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牙齿干净白又白。
2、师示范:先喝口水,然后闭上嘴,两腮鼓动,最后轻轻地把水吐出来。共三次。
3、幼儿临空练习:老师边念儿歌边指导幼儿练习,重点检查幼儿两腮鼓动的声音,最后念儿歌一遍。
4、幼儿操作练习:(在盥洗室)手拿杯子,先含口水,再闭上眼,接着,两腮鼓动,提醒幼儿不能把水咽下去,也不能喷出来。最近后把带有饭屑的水轻轻地吐出来(幼儿反复练习3-4次)
5、复习儿歌1-2遍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围棋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黑白世界中演变出的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开掘了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研究表明,孩子学围棋的最佳年龄是5岁左右,我园开展围棋教学是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意在让孩子们在初入围棋之门就感觉“棋乐融融”,萌发对围棋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认识围棋棋盘、棋子,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
2.能够正确迅速地寻找到围棋的交叉点。
3.在活动中不与他人碰撞,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配有围棋儿歌的音乐。
2.大围棋盘一块,立体围棋格一个。
3.围棋子若干。
4.地面上画有围棋盘。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进场
1.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锻炼锻炼身体吧。”
2.幼儿随着音乐边跳边进场。
(评析:我采用了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健康歌》音乐,欢快鲜明的节奏、热烈奔放的旋律风格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将原有歌词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围棋儿歌,更加切合本次活动主题,且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二、认识棋盘和交叉点、棋子
1.认识棋盘
(1)师:“看,今天小黑和小白两个好朋友来到了这里,我们跟他们打声招呼,他们的家在哪儿呢?”
总结:他们的家叫棋盘。
(2)师:“棋盘是什么样子的?棋盘上面有什么呢?”
总结:棋盘是方方的,上面有许多横线和竖线。
2.认识交叉点
(1)师:“小黑和小白要回家了,谁来送他们回家?送对了吗?”(请两个小朋友将小黑和小白送到棋盘上)
(2)小黑送到了横线上,教师出示立体的围棋格演示横线太窄,小黑站不稳,会掉下去,所以横线和竖线都不是他们的家。
(3)小白送到了围棋格中,教师同样演示围棋格中间是个陷阱,小白会掉下去,所以围棋格也不是他们的家。
(4)送到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对不对呢?教师出示立体的围棋格,演示小黑和小白站在交叉点上很稳,所以交叉点才是他们的家。
3.认识棋子
(1)师:“小黑先回家,小白后回家,它们玩轮流回家的.游戏叫围棋,小黑是黑棋,小白是白棋。”(教师示范操作)
(2)请小朋友送另外两个黑棋和白棋回家,检查是否送到交叉点上,再进行一次。
(评析: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围棋的有关知识,我创设情境,让幼儿送小黑和小白回家,引出他们的家到底在哪里的问题,立体的围棋格通过稳与不稳的区别生动地演绎了为什么交叉点才是他们的家,小朋友先看再送最后评价,了解了棋子与交叉点的重要关系。我还通过小黑、小白的先后轮流回家,暗示了围棋的基本规则,使幼儿对围棋知识有了粗浅理解。)
三、玩“找交叉点”游戏,巩固围棋知识
1.在地面棋盘上找交叉点
(1)师:“地板上也有一个大棋盘,请小朋友找找交叉点在哪里,小朋友屁股底下有大棋子,等会儿请你把大棋子送回家去。”
(2)幼儿找交叉点站好,教师检查是否正确。
2.游戏
(1)师:“小朋友拿的棋一样吗?谁是黑棋宝宝?谁是白棋宝宝?等会儿请你去找个好朋友一起玩游戏,两个好朋友必须一个是黑棋,一个是白棋。”幼儿在音乐声中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2)师:“听,可能是大狮子来了,我们应该躲在哪里才安全呢?等会儿听到信号赶快躲到交叉点上去。”教师帮助个别幼儿。
(3)游戏再完整进行一次。
(评析:小班孩子的注意力不稳定,我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地面上的大棋盘为幼儿创设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幼儿通过个别寻找交叉点并正确摆放围棋,懂得了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的道理,而且内化为技能,在后面的游戏中听到狮子音乐的信号,能迅速正确地躲到交叉点上。)
四、韵律活动表演
1.师:“大狮子灰溜溜地走了,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庆祝胜利吧。”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围棋操。(评析:让幼儿拿着围棋表演围棋操,一来舒缓了刚才躲避狮子时的紧张情绪,二来让幼儿感觉到学围棋就像玩游戏般快乐。)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真聪明,躲过了大狮子,老师奖励你们黑、白颜色的糖果,回去后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吃,怎么吃呢?你吃一颗黑的,我吃一颗白的,轮流吃。”
活动评析
小班孩子具有好玩、好动、爱游戏的特点。如果采用灌输围棋知识的方法,会扼杀孩子对围棋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把呵护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着力围绕“趣”来展开。
一、渗透增“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说:“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如果纯粹对幼儿进行围棋教学,色彩的单调、方法的单一、内容的枯燥肯定会给幼儿带来乏味的感觉。我把健康领域中的游戏渗透到围棋教学中,巩固了幼儿对交叉点的认识,强化了幼儿寻找交叉点的技能。还整合了音乐《找朋友》与《狮王进行曲》,大大增加了围棋教学的情趣。
二、情境激“趣”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应平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兴趣是同化过程的一种动力。”因此,我精心创设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我将黑棋和白棋以可爱的娃娃形象出现,牢牢锁定孩子们的注意力,棋盘比作围棋的家调动起了孩子们温馨的生活经验,较好地完成了“认识棋盘、棋子”的教学目标。我再以小黑和小白要回家为由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更是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三、“趣”破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并能找到交叉点。我采用了直观法,利用立体的围棋格直观地表达了棋子要落在交叉点的道理,教学重点顺利突破。还在地面上布置了一个大棋盘,先是几个幼儿示范找交叉点,强化大家对交叉点的认识,接着让全体幼儿去站位,符合小班孩子好动的特点。幼儿在看、找、站的系列活动中,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寻找交叉点的技能得到了有效强化。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5
小班幼儿已开始了有了自我意识,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同时,知道自己的性别特征,特意设计了“认识自己”的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3、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
活动过程:
1、导入dd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在一些音乐、体育等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
3、在幼儿入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与家长沟通计划:
1、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记他们的成长日记。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每天都哭着不想来园。所以我设计这个教学活动,带幼儿参观园内,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熟悉幼儿园环境,知道幼儿园的活动室、办公室、厨房、卫生间等名称和主要用途,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场所的名称。难点;名称的用途。
活动准备
布置室内外环境[娃娃角、玩具脚],将大量的玩具、材料放置活动角内.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名称,带领幼儿看认班牌,使幼儿知道自己钦州市伟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2.带领幼儿到中、大班教室参观,到操场、厨房、教师办公室、卫生室、卫生间参观。
3.边参观边介绍名称、用途。
4.使幼儿知道教室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地方;操场是幼儿运动、游戏的地方;办公室是教师工作的地方;厨房是为幼儿做饭的地方;卫生室是为幼儿看病、喂药的地方;卫生间是幼儿洗簌、大小便的地方。知道幼儿园的教师、阿姨都是为幼儿做事的,有事可以请他们帮忙,要爱他们,会向他们问好。
5.欣赏、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教学反思
边参观边介绍名称及用途,见到别人要打招呼,再运用到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幼儿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2、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各设施作用,知道优美的环境需大家爱护。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参观幼儿园的路线。
2.玩具天线宝宝一个。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教师办公室、保健室,向老师问好,并请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幼儿给每位老师送一朵红花,并学说“老师辛苦了!”
(2)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观看大中班小朋友活动,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请幼儿找一个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就回来。
(4)带领幼儿回活动室,介绍活动室环境,让幼儿知道这是我们学习和游戏的地方,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要在这里教我们许多本领,还能结实很多新朋友。
2.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今天天线宝宝带大家开着火车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幼儿园。
3.说说自己的幼儿园
(1)幼儿园里有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画自己理想的幼儿园。
(1)通过撕贴、添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构图设想。
(2)展出绘画作品。
活动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走走看看使孩子们知道幼儿园的布局,从而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设施,喜欢幼儿园。在设计整个活动时,画一画幼儿园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会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幼儿园,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孩子的实际水平。
幼儿小班社会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教室内外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2、培养在教室内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用书
3、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通过与幼儿对话,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教室是我们学习、游戏和进餐的地方,可是如果我们不注意,教室内外还可能隐藏着很多危险哦!大家想一想教室内外会有哪些危险呢?
(2)幼儿思考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2、幼儿看书,引导幼儿了解教室内外需要注意的地方。
(1)教师:请小朋友打开书,看看教室内外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安全呢?
(2)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后回答。
(3)教师:谁能告诉我,书上都画了些什么?它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4)教师指引幼儿看书,并指导幼儿区分行为的对与错。
(5)请幼儿动笔操作,在幼儿用书上将对的行为画勾,错的行为画叉。
3、教师带领幼儿情景表演:教师安全我知道。
(1)教师:现在我们来做情景表演,我来出题,你们来表演。要记住你们表演的一定要是安全的行为哟!
(2)教师请幼儿分批表演,如小朋友收拾玩具时应该怎么做?在走廊上自由活动时应该怎么做?如厕时应该怎么做?等等。
(3)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结,并表扬表演好的幼儿。
4、教幼儿认识安全标记。
(1)教师:老师做了许多安全标记,这些安全标记都是用来提醒小朋友注意教室内外安全的。谁知道这些标记都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2)幼儿根据图意猜测并回答。
教学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