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文书网 >工作计划

技术与设计1教案6篇

一个周全的教案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改进和调整,书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我们的教学情况才会有很好的提升,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技术与设计1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技术与设计1教案6篇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自动求和”功能对excel表格的数据进行求和。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excel中的求和运算,提升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感受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高效便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动求和”功能的使用方法。

?难点】“自动求和”功能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学生成绩表”。教师提问:上节课利用什么公式将表中每名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的?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答:选中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教师点评学生对于利用公式进行求和的方法掌握的很好。教师继续引导:在excel中经常会用到求和运算,每次使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相对来说有点繁琐,在excel中其实有一种比利用公式求和还要简便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以此引入新课——自动求和。

(二)新课讲授

1、“自动求和”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分钟时间,思考:“自动求和”按钮的位置及“自动求和”按钮的读法。完成后请学生回答。【“自动求和”按钮在常用工具栏】学生对于“自动求和”按钮的读法可能不会读,教师讲解:“∑”是求和符号,读作“西格玛”,外语名称:sigma,是第十八个希腊字母,在数学中,把它作为求和符号使用,所以在excel中用“∑”用作求和符号。

教师演示“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完毕后,找学生代表回答操作步骤。【第1步:打开“学生成绩表”。第2步:把鼠标指针移到b3单元格上,按住左键向右拖动到d3单元格后放开,同时选定b3、c3和d3单元格。第3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e3单元格里就会显示出左侧三个单元格中数据的和。】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在计算机上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仿照第2、3步操作,计算e4和e5单元格中的数值。

2、“自动求和”方法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没有选定数据区域,而是直接选中d6单元格,再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得出结果。【有一个计算结果,但并不知道是计算的哪一列数据】教师讲解:只需选中需要计算求和的数据区域下紧挨着的单元格,“自动求和”按钮也可以计算出这一列的总和。组织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出语文、数学的总成绩,3分钟时间。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点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总结:“自动求和”按钮可以通过选中数据区域或在需要计算的一列或一行数据的紧挨着的单元格后,单击“自动求和”按钮进行快速求和运算,当求和的数据区域需要更改时,可以通过更改编辑栏中数据区域,进行准确的计算。

(三)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打开“班费支出表”,计算表中数据之和。在此过程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尽可能让全部学生都完成操作,对于又快又准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小结作业

小结: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自动求和”的方法。

作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妈妈设计一个“家庭日常支出表”,计算每个月的家庭总支出,看看谁是妈妈的好帮手。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

2、会使用“对齐”标签,将单元格中内容居中

3、会设置字体、边框线型颜色及图案

教学重、难点:设置单元格格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用电子网络教室进行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如何调整行宽?如何调整列宽

2.如何插入空白列?

二、新授

1、引入:我们在表格中还发现许多不美观的地方,如字不在单元格中间,单元格的边框还不是实心线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设置单元格格式。

2、设置单元格格式

1.选取单元格区域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单元格”选项

3.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单击“对齐”标签

4.在“水平对齐”框中设置“居中”

5.单击“字体”标签,在其中选择所需字体,字号及设置特殊效果.

6.单击“边框”标签7.在“线型”框中选择所需样式.

8.在“颜色”框中设置颜色

9.单击“预置”栏中的“外边框”,交所设置的线型应用于外边框中

10.用同样的方法设置内边框11.单击“图案”标签

12.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13.单击“图案”右边下拉菜单,选取一种底纹图案

14.所有的格式设置完后,单击“确定”按钮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教学后记:在设置单元格边框颜色及填充图案时学生有困难!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二维码,认识qr码。

2.会将各种信息制作成二维码(qr码),理解自己制作的二维码是直接表达信息还是表达信息存储的网址。

3.理解扫二维码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制作二维码,难点是理解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2课时。

第一、二节用1课时,第三节用1课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迅速火了起来。似乎一夜之间,二维码即遍布各电商平台、商场、网站、杂志、车票上,甚至电线杆上,二维码迅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儿。

面对这个特别的图形,学生一定充满了好奇。老师可以通过“扫一扫”来展示二维码的各种应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二维码中的黑点、白点表示什么?由此开始介绍什么是二维码。

我们现在所用的二维码都是qr码,因此本课只讲qr码。

qr码的原理比较复杂,本课只简单介绍qr码的主要特点:

(1)qr码有不同的尺寸大小;

(2)qr码的结构特征;

(3)qr码的信息容量;

(4)qr码有很强的纠错功能。

制作二维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老师应该先筛选一些好用的二维码制作网站,然后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在线制作二维码。

教材中有一些二维码制作的任务,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生活中哪些事情可用二维码,并制作二维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构想的二维码应用,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来,并加以点评。

二维码扫码工具一般是手机,但课堂上学生不宜用手机,学生制作的二维码可以用电脑版的二维码扫码软件识别,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款扫码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

随着二维码应用的普及,借助二维码进行传播的手机病毒、恶意程序日益增加。由于从外观上并不能判断二维码的安全性,这就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扫描到不安全的二维码。用户一旦扫描了嵌入病毒链接的二维码,其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密码等就可能完全暴露在黑客面前,酿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本课应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例如: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防范二维码扫描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需要向学生强调的是:二维码本身并无毒,但是二维码所指向的网站、下载链接或下载文件可能被提前植入了木马或病毒。如果扫码进入后,遇到要我们输入个人信息或下载软件安装,这时就要特别小心,认真核对该网站是否可信。因为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会泄漏,手机就会中毒。

那么,如何防范二维码扫描的安全风险呢?一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

1.选择一款且具有安全检测能力的二维码扫描软件。

现在有些二维码扫描软件具有安全检查能力。例如,微信的“扫一扫”。微信基于腾讯大数据的支撑来鉴别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安全。用户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访问网页时,微信将判断该网站是否属于数据库白名单,如果网址在白名单上,则用户可直接访问;如不是则会被判断为非安址,用户则需通过复制操作才能继续访问。而白名单中的所有网址,均经由人工审核确认。此外,微信内不可以随意下载链接,以防止一些含有木马病毒的文件趁机自动下载到用户的手机。

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

在扫描前,要先确认二维码发布来源是否可信,只有正规商家提供的二维码才是安全的,不要轻易扫描一些不明来路的二维码。万一扫到可疑网站,不要立即打开,要先打开手机杀毒软件进行扫描查看是否存在木马病毒,检验无误后再打开。使用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如交易过程存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支付。若手机和银行卡之间相互绑定,尽量不要在银行卡内存储大量资金,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在手机上安装能够进行病毒查杀、骚扰拦截等功能的手机软件,例如腾讯手机管家、360手机卫士等,有效地防范手机使用中的安全风险。

教学参考资源

1.资源目录中提供了一个电脑版的二维码识别软件:“1-7.1二维码扫描器电脑版.exe”,该软件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运行。

2.资源目录中提供了关于二维码扫描安全的视频:“1-7.2二维码病毒现身,扫码小心中招”。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掌握浏览器的操作方法。

(2)了解电子邮箱和e-mail地址。

(3)初步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方法。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在备节,设计一些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子邮件内容,增加练习(或模拟)收发电子邮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尽快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2)在学校计算机教师的局域网上,利用windows nt的microsoft邮局系统,建立起局域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每位学生设置帐号和密码,然后设置好学生机上收发电子邮件软件,以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发邮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成功的申请了自己的电子信箱,现在就可以在因特网上同别人通信,那么如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呢?我们先来看看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二、新授

1.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

举例:diqiuwang@sina.com这是上节课一位同学在“新浪网”网站上申请的电子邮箱。

“diqiuwang”是他的用户名,“sina.com”是提供电子邮箱的服务器名,“@”是分隔符,可见,电子邮箱的地址格式为:用户名@提供邮箱的服务器名。

2.接收电子邮件

(1)启动“outlook express”。

(2)认识“outlook express”界面。

3.接收电子邮件

单击“outlook express”窗口左边的“收件箱”,收到的邮件就会在窗口的右边显示出来,单击邮件就可以阅读电子邮件的内容了。如果电子邮件的前面有图标,就表明该邮件带有附件,要知道附件的内容,可双击,在弹出的邮件窗口中双击所附带的文件就可以了。

4.在ie浏览器上网时接收电子邮件

单击ie浏览器工具栏中的“邮件”按钮及阅读邮件命令,计算机就立即链接“outlook express”,弹出“收件箱”窗口接收电子邮件

5.发送电子邮件

(1)单击“新邮件”。

(2)认识新邮件窗口。

①收件人。

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②“抄送”和“密件抄送”亦同上述格式一样。

③“主题”可自己命名。

如:信件、通知等。

④“正文”书写要表达的内容。

(3)附加文件

方法:插入――附件――选文件名――单击“附加”

在使用ie浏览器上网浏览的过程中,发送电子邮件方法:

邮件—新建邮件

给出一个电子邮箱地址,例jiangbin@sina.com让学生试发电子邮件。

三、学生练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收发电子邮件,课后请你给拥有电子邮箱地址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选定、复制、移动、删除等概念;知道回收站的功能;了解剪贴板的功能;比较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删除的异同。

2、技能目标:尝试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操作;熟练对文件与文件夹的选定、复制、移动、删除操作。

3、情感目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规范、严谨、有序的学习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文件与文件夹的选定。

2、文件与文件夹的复制。

(二)难点

1、文件与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概念及操作的异同点。

2、剪贴板的概念。

三、知识点

1、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2、选定文件和文件夹(单个选定、多个连续选定、多个不连续选定)。

3、复制文件和文件夹(单个复制、多个复制)。

4、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单个移动、多个移动)。

5、删除文件和文件夹(删除、还原、清空回收站)。

6、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7、剪贴板的功能。

技术与设计1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交app有哪些主要功能?流行的社交app有哪些?

2.了解微信中添加好友的各种方法。

3.了解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的原理、查找歌曲的原理。

4.了解微信“摇一摇”交友的风险,能正确地使用社交app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正确地使用社交app进行交流。

教学建议

社交app的种类非常多,目前最流行的当属微信,因此本课主要以微信为例来介绍社交app。

建议本课用1课时。

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几乎都用微信来进行信息交流,微信比传统的手机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功能强大得多,用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及各种文件、进行实时的视频聊天,还可以进行群聊及朋友圈的社交活动,完全__了传统的用手机发信息进行交流的方式。

教材中假设了一个学生结伴看电影的生活场景来探索微信的使用方法,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更合适的任务。

添加好友的方式很多,也很好玩,但老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的走向,一边演示还要一边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的原理。

“摇一摇”有很多奇妙的用法,例如:“摇”电视、“摇”歌曲等,这些奇妙的用法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知识、原理的探究中去,而不能只停留在对“摇”本身感兴趣。

“摇一摇”可以用来添加好友,但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也许不能理解“摇一摇”添加陌生好友时潜藏的巨大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解引起学生的警觉,树立风险意识。资源目录有相关文字材料和视频可供教学参考。

“摇一摇”的操作比较有趣,安排学生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合作探究,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回家才有操作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摇一摇”添加好友的操作涉及到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问题,在家操作便于家人进一步对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进行教育。

用微信的朋友圈发布信息,可以与朋友分享见闻,交流思想,是使用微信的人最热衷的事情。用朋友圈传播信息,速度非常快,范围非常广,因此,有些人看中了朋友圈的这个特点,利用朋友圈来传播各种信息。除了各种真假难辨的广告信息,还有各种谣言、各种诈骗信息也不时地出现在朋友圈中,而糟糕的是有些不良信息还是来自身边的朋友。因此需要将朋友圈的这些负面的东西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学会鉴别,并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部分内容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资源目录有相关文字材料和视频可供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资源

本课教学资源放在资源目录下: 

1.文字材料:“1-4.1微信“摇一摇”成为了犯罪的工具”

2.视频材料:“1-4.1微信摇一摇成新型犯罪工具”  

3.文字材料:“1-4.2微信朋友圈常见的犯罪”

4.视频材料:“1-4.2不法分子混入朋友圈微信成犯罪高发平台”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饮食安全与健康安全教案7篇

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心得体会5篇

信息技术与应用心得体会8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心得8篇

信息技术与应用心得体会精选7篇

信息技术与应用心得体会模板7篇

信息技术与教学心得体会最新7篇

1年级读书心得6篇

高1个人总结6篇

1党员教师个人总结报告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7565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