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文书网 >述职报告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5篇

调查报告应当在具体的研究框架内进行阐述和解释,调查报告是对特定主题或事件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后所得出的详尽文档,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上生物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5篇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篇1

调查目的: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

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

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石榴、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石榴花

石榴花是淄博第十五中学的校花,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对它格外的喜欢,平时更加保护它。你知道吗?她有很多好听的名字。不信你听我说:

?学名】punicagranatum

别名安石榴、海石榴、若榴、丹若、山力叶

?生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桃金娘目,石榴科,石榴属。

花语成熟的美丽:

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而雌花和雄花比较容易分出,因为雌花比雄花大而且漂亮,但是雌雄花都很好看,花色多为红色或白色。都能招蜂引蝶。远远望去,就像成熟的女人穿着彩色的裙子在那里翩翩起舞,十分还看。

所以,它的花语为:成熟的美丽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granatum)的花。石榴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腊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

石榴花是单性花,一棵树上的花有雌花和雄花之分,雌雄花都很好看。雄花的基部较小,侧面成钝角三角形,花后会脱落;雌花的基部有明显的膨大(开花时就能看出来),只有次花会结果。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5m,高达7m。树干灰褐色,有片状剥落,嫩枝黄绿光滑,常呈四棱形,枝端多为刺状,无顶芽。单叶对生或簇生,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8cm不等,全缘,叶面光滑,短柄,新叶嫩绿或古铜色。花l朵至数朵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钟形,肉质,先端6裂,表面光滑具蜡质,橙红色,宿存。花瓣5-7枚红色或白色,单瓣或重瓣。浆果球形,黄红色。种子多数具肉质外种皮,9-10月果熟。石榴栽培种分果石榴和花石榴两大类。

?繁殖】

常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繁殖。扦插,春季选二年生枝条或夏季采用半木质化枝条扦插均可,插后15-20天生根。分株,可在早春4月芽萌动时,挖取健壮根蘖苗分栽。压条,春、秋季均可进行,不必刻伤,芽萌动前用根部分蘖枝压入土中,经夏季生根后割离母株,秋季即成苗。

?栽培】

露地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场所。生长过程中,每月施肥1次。需勤除根蘖苗和剪除死枝、病枝、密枝和徒长枝,以利通风透光。盆栽,宜浅栽,需控制浇水,宜干不宜湿。生长期需摘心,控制营养枝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价值和用途】

花石榴既可观花又可观果,小盆盆栽供窗台、阳台和居窒摆设,大盆盆栽可布置公共场所和会场,地栽石榴适于风景区的绿化配置。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篇2

摘要:通过对高中学生就生物分层教学实验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征询学生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建议,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特进行了此问卷调查。

关键词:分层教学 问卷调查 问题及对策

一、 引??

学生经过初中的生物学习后出现了较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为了使高中生物的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最大限度的提高,课题组想尝试在高中实施分层教学。为此,设计了这份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在高中实施生物分层教学实验的看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分层教学实验持赞成的态度,尤其是,尖子生和后进生更支持分层教学,这与课题组进行分层教学的初衷相吻合。现将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高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

2. 调查工具:本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设计了一份包含20个问题的生物分层教学实验调查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3. 调查的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实施分层教学及分层作业、分层测试的看法,以及对实施分层教学的建议和要求等问题。

4.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分发问卷275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然后如实地统计了调查中的所有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工作。统计结果显示:

第一小题: 54.4% 的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兴趣,12.3%的学生对生物学习很有兴趣,其他学生对生物学习无所谓。

第二小题:30.2%的学生觉得生物学习不难,62.1%的学生觉得生物学习难,其他学生觉得生物学习难度一般。

第三小题: 65.6%的学生生物课前老师布置才预习,6.7%的学生生物课前偶尔预习,其他的不预习。

第四小题: 52.3%的学生生物课后作业只完成基本的,17.6%的学生课后作业独立完成。其他学生有时抄袭。

第五小题: 48.8%的学生生物课后偶尔复习,11.2%的学生经常复习。其他学生不复习。

第六小题: 76.7%的学生认为应当分层,13.3%的学生认为分不分层无所谓,其他学生认为不用分层。

第七小题: 64.4%的学生觉得分层作业、分层考试好,20%的学生觉得分层作业、分层考试不好,还有15.6%的学生无所谓。

第八小题: 42.1%的学生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实行小班化教学,47.9%的学生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实行分层教学,其他觉得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要让他们自由选择。

第九小题:仅有9.8%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生物学习关心,32.4%的学生家长偶尔关心,其他家长从不关心。

第十小题:如果进行分层教学,44.6%的学生估计自己现在所在的层次是c层(差),40.2%的学生估计自己现在所在的层次是b层(中),15.2%的学生估计自己现在所在的层次是a层 (好)。

第十一小题、72.3%的学生从未听过分层教学的意思,27.7%的学生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

第十二题、90.1%的学生喜欢几个同学(合作)进行学习,9.9%的学生喜欢一个人(独立)进行学习。

第十三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相同的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11.2%的学生不能接受,67.9%的学生能接受,20.9%的学生无所谓。

第十四题、在遇到问题时,97.3%的学生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答案,2.7%的学生不愿意。

第十五题、在学习中,43.5%的学生喜欢老师将所学知识的结论直接告诉给他们;56.5%的学生喜欢老师引导他们去经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概括出这些知识的结论

第十六题、在课堂中或者布置作业时,75.1%的学生觉得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13.8%的学生得老师不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11.1%的学生无所谓。

第十七题、考试时,91.2%的学生能接受老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出不同的考题或者设置难度较大的附加题让学生选作,8.8%的学生不能接受。

第十八题、只用成绩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方法,96.3%的学生不满意,3.7%的学生不满意。

第十九题、87.9%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改进,7.8%的学生认为不应该,4.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第二十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进行分层教学,从形式上来说,35.6%的学生认为有效方法是按座位就近结合,分组教学,64.4%的学生认为有效方法是按学习程度划分小组,进行教学。

三、问题与对策

从本次调查得出的结果看,目前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极大的重视。经调查分析,学生生物学习主要存在下列几大问题:

问题一: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习没有兴趣,觉得生物学习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物基础不好,水平参差不齐。

问题二:大部分学生在生物预习、独立完成作业方面不自觉,而且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更加给我们的生物教学带来了困难。

问题三: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生物能力和水平不自信,估计自己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占很大比例。

为此,根据此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本人决定采取以下对策:

对策一:通过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测试,降低学习难度,并通过分层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针对学生预习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分层作业,精选适合各层次学生的练习,做到作业布置“少而精”,确保作业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并让各层次组长加强督查,任课教师每日将预习和作业情况公布在黑板上,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作业习惯。

对策三: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多多给予b、c层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并发动a层学生帮助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在生物学习中的潜力和进步,逐步形成生物学习的自信心。

四、 结论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笔者收获甚大,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对分层教学的看法等,证明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在对学生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再探索有效的分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并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附件:高中生物分层教学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每位同学取得最大程度的进步,现征询你们对分层教学的一些看法,请同学们认真诚实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

1、初中你对生物学习

a.很有兴趣 b. 没兴趣 c. 无所谓

2、你觉得生物学习

a.难 b.不难 c.一般

3、你生物课前预习情况是

a.经常预习 b.偶尔预习 c.老师家长叫才预习

4、你生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是

a.独立完成 b.只完成基本的 c.有时抄袭

5、你生物课后复习情况是

a.经常复习 b.偶尔复习 c.不复习

6、如果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你认为应当

a、分层教学 b、不用分层 c、分不分无所谓

7、你对分层作业、分层考试的看法是

a.好 b. 不好 c. 无所谓

8、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

a、实行小班化教学 b、分层教学 c、自由选择

9、现在家长对你的生物学习

a.关心 b.偶尔关心 c.不关心

10、如果进行分层教学,你估计你现在所在的层次是

a. c层(好) b. b层(中) c. a层 (差)

11、你了解分层教学的意思吗?

a、了解 b、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 c、从未听过

12、一般情况下,你喜欢( )进行学习。

a、一个人(独立) b、几个同学(合作)

13、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相同的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你能接受吗?

a、能 b、不能 c、无所谓

14、在遇到问题时,你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答案吗?

a、愿意 b、不愿意

15、在学习中,一种是老师将所学知识的结论直接告诉给你们;另一种是老师引导你们去经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概括出这些知识的结论。你比较喜( )方式。

a、第一种 b、第二种

16、在课堂中或者布置作业时,你觉得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吗?

a、可以 b、不可以 c、无所谓

17、考试时,老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出不同的考题或者设置难度较大的附加题让学生选作,你能接受吗?

a、 能 b、 不能

18、只用成绩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方法,你满意吗?

a、不满意 b、满意

19、你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改进吗?

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20、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进行分层教学,从形式上来说,有效方法是?

a、 按座位就近结合,分组教学 b、按学习程度划分小组,进行教学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篇3

摘要: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中某一重、难点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了获取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反馈信息,我们根据多媒体的在生物课堂使用的基本情况设计了教学过程,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今后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生物课堂效益提供参考和帮助。

正文:

本次研究是在七、八年级200多名学生中展开的。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以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完成后与学生的交流,就其中一部分教学实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统计。如下:

1.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模型或标本都难以将各种生物的鲜活形象和复杂的生态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美妙的生物界.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我采取声像点睛的方式,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控制性状的遗传,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打开显示器,就可出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比拟的。在演示dna分子复制的同时,还可进行强化训练,也可自学练习。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而没有用多媒体之前我统计的正确率仅为56%。

2. 收集多媒体资料信息,能提高一节课的知识含量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

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而这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仅仅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够把完成的课件从教学资料中心直接读取并传输到课堂,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例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一节,过去用两节课时间特别紧张甚至还需延长时间,现在通过网络和运用软件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资源,大大缩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学习理解过程,仅用一节课就完成了。可见此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效率提高50﹪。

3.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突出了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既是生物的生殖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用挂图、板图进行讲解,但由于再生动的讲解也无法表现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故此使到讲解的内容往往过于抽象而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印象不深。而cai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将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态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的显示过程形象逼真,给同学以直观的感受,使不易理解的教学难点轻松自如地解决。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显示,90%的同学都能自己概括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率为68%.

4. 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和尿的生成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比如,讲血液循环时,过去我用“讲述+版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点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计算机软件来显示这一生理过程,既能真实、艺术地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显示之前可设思考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看。如心室收缩时,心房处于什么状态?血液为什么没有流回心房?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什么状态?另外,教师可先出示模型,使同学对心脏的形态、大小,各部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打开显示器,首先出现的是心脏剖面图。用光点把四个腔进行强化,接着就是瓣膜的强化。血管与四个腔相连,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强化,然后就是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说明心脏是动力器官,使同学进一步懂得心脏的重要性,为下面讲体育锻练对心脏的影响奠定基础。另外在显示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放慢速度,边讲边显示。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以后测验这一内容时,85%的同学都能用绘图的方式画出血流的方向,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而在以前只有58% 的学生能学会。

5.利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个别化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人机交互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特征。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中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根对无机盐的吸收》这一节时,首先在屏幕上分别演示正常的植株,缺乏各种不同无机盐的植株的彩色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软件,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肥料”加在“植物”上,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为了“种”好这一株“植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有关各种无机盐的知识(教师预先提供),经过多次尝试后,学生“种”出了一株“健壮的植物”,同时也得到了关于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作用的知识。学生将所得的结论在网上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内化。最后,教师给出预先准备的检测题,供学生自检自测,并对其中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了解教学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在学生做题时通过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的情境,强化刺激认知手段(如表扬、鼓励、竞争),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从调查分析和与学生交流的结果来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接受的,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关键在于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成分,使二者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辅助手段在当今教育中已经发挥了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辅助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平台,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将网络这一新科技运用到教学中我们将不懈地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篇4

摘 要: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各高中在高一还是高二开设生物课程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为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对生物课程的需求和认识,也为了解高二起始开设生物课程的学生学习行为与习惯,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实施此次问卷调查,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二;课程;生物;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有较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公民,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任务,所以,高中阶段开设好生物学课程显得很重要。根据高中生物内容较多的情况,以及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和理科高考的要求,各高中在高一还是在高二起始开课存在着不同的意见,高一开课的学校认为,这样可以缓解课时紧的问题,为高三选修部分及高考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而高二开课的学校认为,高一开课则每周2节课,战线过长,强度过低,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会出现前学后忘的现象,高二开设生物课,每周课时多一倍,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教学效果较好。笔者所在学校就选择高二开设生物课。

为了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需求和认识,也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高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好基础,笔者设计实施了此次问卷调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

二、问卷内容及样本的确定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从学生期望、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课前准备、课堂反馈、实验实践、考试压力、复习方法和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设置了34个问题,包括选择和简述,在简述问题中涉及学生对高一还是在高二开始上生物课的意见。调查的对象是嘉峪关市一中20xx级高二1班至12班的学生,时间为20xx年11月上旬,期中考试后学生对高中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高二年级12个班的近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95份,收回672份。其中1到7班为理科班,8到12班为文科班,各班生源状况各有不同,调查样本具有普遍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市一中高二学生已经文理分科,对生物学科的态度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在问卷的分析中有所区别。另外,个别学生的问卷填写不合要求,问卷分析中不做统计。在学生学习态度方面,95.4%的理科生对生物课重视和较重视,而50.8%的文科生则选择了一般,说明文科生对仅仅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的课程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和困难的时候,通常会积极询问,或者自己沉思,直到理解清楚为止。66.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生物学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7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嘉峪关乡土生物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58.9%的学生认为在初中时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自己,均不重视生物这门学科。说明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生物学,渴望了解生物知识,但是没有引起重视。我认为是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体制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问题,如何保持文理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要直面的一个问题。

2.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

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认为生物较数理化等简单,有学生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记忆较多,但对于记忆方法比较困惑,很多学生对老师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约10%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者从不教给他们记忆方法,理科生中有81.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重视程度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比较大或很大,而文科生调查中却只有54.4%,在简述的问题中,学生感觉在学习中主要困惑在于是生物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乱,记不住。对文科生而言,还有些学生觉得学业水平测试如何通过比较头疼,对目前学习中练习比较少表示了质疑。61.8%的学生认为高一开始学习生物比较好。

3.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方面,理科生中有22.3%最重视的环节是激发学习兴趣,有30%的学生认为知识的应用应该被重视,25.3%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思考、分析和观察。在文科生中,60.0%的学生认为知识的应用是最重要的环节。97.9%的文理科学生不会或者偶尔会有意识地看网络、电视和杂志中的生物学方面的信息。理科生中有10.3%的学生认为学习生物的主要动机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文科生中则更少,仅为6.8%,77.5%的学生选择了迫于考试的压力而学习。简述问题中,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多数学生倾向于自己独立完成及与同学合作完成。

4.学生期望的生物学课程

83.6%的学生认为生物学与现实生活有比较紧密的联系,认同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乡土生物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0.7%的学生在以前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从不预习,也不大关心生物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上听讲,课后没有复习的习惯。可见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生物的热情和方法。15.5%的学生仅因“是高考科目”,而认为生物相当重要;还有10%的学生认为生物太难学。91.1%的学生对今后学习生物有了比较明确的打算,表示课前会适当预习,课后加强复习,认真学习,希望能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生物知识。

总之,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在高二起始开课存在着一些优点和不足。问卷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需求和认识,进一步了解了高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帮助教师和学生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赵占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学生物教学,20xx(11)。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儿童接种工作效果调查报告浅谈初中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

七上生物调查报告篇5

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八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八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八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八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八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八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篇四: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生物学科 王霞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利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等方式,

从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上述三个难点问题的解答情况,及尚待改进的问题。 20xx年秋季,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生物课程作为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之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是生物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本调查从课改难点问题入手,旨在通过对所在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一手实践资料,同时为新课程中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真实教学情境展开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摆脱经验束缚,促进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最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推进与实施效果。本次调查中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在对校本教研较高认同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显示,在新课程中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面临困难首要三项依次为,(1)本校生物教师人数少,难于形成校本研究氛围(68.20%);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54.70%)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28.70%)。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1~2人,最多不超过3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 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实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探究活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展开的校本教研。下校听课调研中,a校与b校两位生物教师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导入阶段都应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七上语文个人工作计划优质7篇

七上语文个人工作计划通用8篇

七上语文个人工作计划6篇

人教版七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外研版七上英语教学工作计划7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工作总结5篇

生物年度工作总结推荐5篇

初二下生物工作计划5篇

2023生物教师工作计划优质5篇

生物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904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