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少不了平日里多写体会,每次探索都带来意义深远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数学个人培训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数学个人培训心得体会篇1
在本次培训中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1、以前只对一、二年级教材有所认识,有所理解,对其他年级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目标体系知之甚微。通过学习,对青岛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是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2、本教材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
3、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个人培训心得体会篇2
时间也过得蛮快的,不知不觉来到了假期培训的第六天,在今天下午交流的过程中各位老师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相当激烈。在“学生口算易出错问题的原因及如何纠正”问题上,听了老师们的发言,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有如下几点看法:
(1)口算“78+1-78+1”学生把结果算成0。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属于“强信息干扰”,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相减得0,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口算“15-15÷3”,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得0”这一强信息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15-15=0,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口算成15-15÷3=0,同样“78+1-78+1”也是一样的原因。
(2)口算时学生常把“+”看成“-”,把“×”看成“÷”,把数字看错等等。
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
如何纠正这些错误呢?
首先,强化首次感知,学生首次感知新材料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长驱直入,在大脑皮层刻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清除。因此教学新口算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算理的探求。同时针对学生的感知特点,突出容易忽视的成份,如强调进位、退位、小数点的处理等,以强化感知。
①要强化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采用自问自答式检验:“题抄对了吗?”,“是什么运算?”,“先算什么?”等等。
②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如:四则计算的口算题无规律编排,培养学生养养成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的惯。
③要加强对比练习,把新、旧知识对比,相似或相近的`口算对比等等,促使学生在口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建构完整的认识结构。
其次,加强记忆训练
学生口算时,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进行。如低年级常采用“对口令”、“接力赛”的方式。教师出示数10,一个学生说6,另一学生则说4;一个学生说2,另一学生则说8等等。“6”、“2”需要暂时记在脑子里,然后算出“4”、“8”。或者出示一个数8,让学生连续加8;也可以出示100,让学生连续减8等等。中高年级可常进行一些两步计算口算题训练,教师口述前半题,学生口算出得数后记在脑中,再看卡片上的后半题,算出最后得数。
此外,还应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要求学生口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还应加强意志的锻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有耐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等等。
当然,口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有很多,这就需要老师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根本上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加以改正,而不是只归结于“粗心大意”上。
小学数学个人培训心得体会篇3
回顾这十几天的学习培训历程,虽然感到很忙碌,很疲惫,但是也很充实。培训又让我接触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我认为这次培训后要改善自己,改善就是智慧,改善就是行动。
听了成玉立老师的报告,使我认识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学生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的问题意识:
1、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敢问”。
2、精心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机会让学生问,使学生“爱问”。
3、指导学生每周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去商场、超市购物时,发现数学问题及时提出,并写成数学日记,搞好积累,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会问”。
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培训感受颇深,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次培训对我来说,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
小学数学个人培训心得体会篇4
7月23日下午,进入每天的讨论阶段,这次我们数学族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们踊跃的参加讨论,各抒己见,使我真正了解到什么小组合作学习,在这里我谈几点在讨论中的学习体会。
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教学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依据教师精心设计的讨论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同一小组内与组内同学合作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与合作能力,促进师生间、学生间多向的信息交流,把大课堂变成学生的“小天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人人参与,学有所得。
二、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想对合作学习的分好组。首先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本本的性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三、及时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有竞争才有进步。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进行小组竞赛。对于做的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做的不好的小组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教师要注意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学数学个人培训心得体会篇5
本次暑期教材培训,全员参与,作为本次培训的一名学员,在这五天的学习时间里,我学习着,收获着,同时也在思考着。
无论是在校级培训,还是在县级集中培训时,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详细解读,培训团队的成员做的精彩点评和主题报告、观看的视频、小组的讨论交流等,这些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注重“细、实、活”,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注重实效,郭轶顺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计算教学的模式,讲到了怎样学才最有效,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只注重了让学生列出算式,但让学生讲列式理由的时候很少,听了郭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让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的.必要性。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总是积极地投入、参与和思考,以求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进行咀嚼和消化。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和学习,我对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必能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