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中,小伙伴们都肯定碰到过事迹材料,在书写人物事迹材料的同时,务必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孝心村事迹材料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心村事迹材料篇1
向小康,11岁。母亲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父亲打零工赚钱。妈妈发病时,她一遍遍深情呼唤;妈妈病情稳定时,她给妈妈唱歌,陪妈妈看电视,给妈妈讲学校的开心事。她成了妈妈的最佳护理,成了家里的核心。乐观的她,她还被选入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成为杨钰莹的学员。
迟凯琳,14岁。7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重伤失去劳动能力,姐姐先天失明。8岁时,同情这个家遭遇的继母来到了这个家。迟凯琳一直喊继母“姨”,为了给继母分忧,她不仅做家务,还一手带大了今年4岁的弟弟。晚会现场,工作人员请来了继母田薇上台为迟凯琳颁奖。平生第一次,她对着“姨”喊出了“妈妈”。俩人相拥而抱的一幕,看哭了现场的很多人。
周蕊,16岁。父母离异,母亲到外地谋生,她几乎从小被舅舅带大。小时候,做体育老师的舅舅最爱抱起小周蕊投篮,但现在,舅舅患上运动神经元病,成为一名“渐冻人”。于是,周蕊成了舅舅的依靠。她给舅舅买菜、做饭、洗衣,抱着舅舅康复训练,还在每个周末送外卖挣钱,给舅舅治病。今年高二的她,希望报考中国医科大学。
田应志,17岁。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田应志8岁就开始每天照顾剩患有癫痫手脚残疾的哥哥,帮助93岁的奶奶操持家务、下地干农活。在他的坚持下,哥哥也上了学,和他成为同桌和室友。今年,他又以年级第三的成绩,考上了省级示范高中。兄弟手足情,艰难有爱心,他说:一家人就是要相互扶持,这才是一家人。
李佳,14岁。爱美的小姑娘偷偷开始猛吃猛喝,在几个月里胖了20斤,这才告诉患白血病的妈妈原因:“医生说干细胞移植的供受双方,体重不能相差太大,妈妈,我的体重和你一样了,我要和你做骨髓配型。”今年5月,李佳和妈妈配型成功,但是由于病痛,妈妈的体重降到103斤,为配合手术,李佳又开始了减肥历程。
曹胤鹏,8岁。为了给爸爸移植骨髓,挽救患白血病的爸爸的生命,8岁的曹胤鹏两个月里让自己胖了20斤,终于达标。5个小时的抽血,从小爱哭的他一声没吭。这个可爱的小胖子,像小大人一样“教育爸爸”要好好吃饭,每天想办法给妈妈跳舞、讲笑话,逗妈妈开心。小小的他,成为爸爸妈妈最强大的支柱。
任芳芳,13岁。汶川地震震毁了任芳芳家的房子。为重新盖房,家里贷了款,身体虚弱的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妈妈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选择了离开。懂事的芳芳和奶奶相依为命。尽管日子很苦,但是任芳芳却想方设法成为奶奶的开心果,用自己的孝心,让家里时常充满了笑声。
张钊,13岁。张钊出生前,父亲在一次意外中丧生,出生后不久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因为失去儿子精神恍惚。张钊在爷爷的抚养下长大,也慢慢地成为爷爷最好的帮手。他不仅帮爷爷干完地里的活,还会去采草药补贴家用。2014年爷爷查出冠心病,他又主动跟着镇里的医生学会了拔火罐。13岁的男孩儿,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余虽,13岁。从母亲过世起,10岁的小余虽就承担起了母亲的角色,那时,弟弟只有一岁多,妹妹半岁。她给弟弟妹妹洗衣、做饭、剪头发,背着弟弟妹妹去上学,同时还照顾着生病的父亲。她被同学们称为“13岁的小妈妈”。站在晚会的舞台上,余虽显得有些紧张。小编却觉得:不善表达的她,内心里住着一个善良的天使。
姜沅昊,11岁。姜沅昊的父母是军人,时常加班。外婆有帕金森综合症,生活无法自理;外公患白塞氏综合症,经常打针输液,只能吃流食。小沅昊每天帮助外婆翻身按摩,清洗床单秽物,代替父母照顾起了外公外婆。曾经抵触学钢琴的他,只因为外婆说了一句好听,就变成了每天坚持练习。在他的心里,让外公外婆开心,自己就很快乐。
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一个“家”字,世界上最动情的就是一个“爱”字。这十位少年,在他们最美好的童年,遭遇的是突如其来的不幸,挑起的是家庭的重担,经历的是童年的苦难。
迟凯琳,14岁,辽宁省营口盖州市梁屯学校八年四班学生。她,沉默寡语,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闪着坚毅的光芒;她,身体瘦弱,却有着一颗火热、善良、坚强的心;她,年纪虽小,却在人生的花季谱写了一支支动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为先。提起凯琳的懂事、孝顺,上下村没有人不知道的。2009年,凯琳的爸爸和妈妈出了车祸,妈妈当场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终于醒来,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左腿肌肉严重萎缩,比右腿细很多。这巨大的不幸将年仅七岁的小凯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妈妈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妈妈,令在场所有的人无不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刚出院不久,爷爷小脑萎缩加重,瘫在了炕上;视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这个家该怎样维持下去啊?小凯琳的爸爸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万念俱灰,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最后,是凯琳的一番话让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她哭着说:“爸,我已经没有妈了,不能再没有爸呀,你要是没有了,这个家也就完了,你别害怕,我现在长大了,我什么都能干,我能洗衣服,我能喂猪,我能给爷爷洗脚……”爸爸再也听不下去了,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眼泪夺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躯还能不如一个七岁的孩子吗?从此,小凯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妇”。
每天放学后,放下书包,她就帮奶奶做饭、喂猪,那猪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时桶底碰到石头,猪食就喷洒她一身。吃完饭,她让奶奶歇着,她捡碗,刷碗,收拾好,再写作业,写完作业,给爸爸和爷爷洗脚、按摩。每天早晨,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梦乡时,她就和奶奶一起起床了,帮奶奶做饭,扶爸爸出去锻炼,给爷爷擦脸。每逢亲戚、邻居给送好吃的,小凯琳从不动口,她说她不吃这些,也能长大,爷爷、奶奶、爸爸身体不好,需要补营养。看着她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劳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后,凯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帮继母做农活,给继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继母的喜爱。
助人为乐。一个星期天,她在院子里摘菜,听到邻居顾奶奶喊道:“不好了,来雨了,我的苞米还没装到仓子里”。凯琳赶忙跑了过去,拿起土篮子就帮忙装苞米,苞米装完了,她全身也淋湿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边涮拖布,看见河边的石头上放了一部手机和一百几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谁忘在这儿的,就挨家去问,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动得去小卖店给她买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样没舍得吃,都拿回家给了小弟弟。
品学兼优。在学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从不荒废点滴时间,因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学习,她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尊敬老师,关爱同学,经常主动帮老师、同学做些事情;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不买零食,从不乱扔纸张等等。
这,就是迟凯琳,一个小小年纪就闪烁着道德光环的好孩子。茫茫苍穹多风雨,雏鹰展翅任翱翔。
周蕊的家庭比较特殊,正是“幸福常相似,不幸各不同”。小时候,在外公外婆的庇护下,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一家人和和美美很幸福,可是好景不长,她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刚离婚时,妈妈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天天愁眉苦脸,始终走不出离婚的阴影,看着母亲每天颓废的样子,小蕊那时便懂得了母亲的苦,含泪扮演了小大人角色,才6岁的她,每天早上轻声起床,把早餐做好自己吃后便把母亲那份温热在锅里,然后便悄悄地去学校,每天下午一放学便飞奔回家。母亲总是瘫坐在沙发上,周围也是一团糟。小蕊看着这杂乱不堪的房间,什么也不说,默默地整理。晚饭后,小蕊总会撒着娇让母亲答应她去河边散散步,小蕊总是会在散步时告诉母亲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希望母亲打起精神来面对生活。小蕊用力所能及的家务和懂事的行为告诉妈妈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她已经长大了,可以同妈妈一道撑起这个家,没有爸爸也依然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妈妈看着女儿如此懂事可爱、孝顺体贴,慢慢地,脸上多了几许笑容。
正当母亲刚刚走出悲痛的阴影时,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后,小蕊最小的舅舅不幸患上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他行动不便,说话也不清不楚。开始发现这病时,一家人都不知所措、毫无头绪。那时的小舅舅还十分年轻而且十分好强,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突如其来的打击。于是,小蕊天天陪着小舅舅,每天把学校里发的小面包等带回家,给小舅舅吃,鼓励他、安慰他,表示家人都很爱他。在小舅舅28岁生日那天,家里人给他过生日,祝福他,希望他能够战胜病魔,小蕊对小舅舅说:“舅舅你知道吗?我好想天天都能够呆在你身边,天天都能够给你讲我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你就像我的爸爸一样,让我有了大山一样的依靠,所以你一定要坚强,我也愿意一直陪伴你”。小舅舅热泪盈眶,用尽力气对小蕊说了一句:“蕊儿,我会好起来的”,不久后,小舅舅答应妈妈去治疗。在其他舅舅们的帮助下,妈妈带着小舅舅到全国各地去寻医,可是寻医无成。母亲带着小舅舅在郫县租了一间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小舅舅治病又花了不少的费用,母亲便到外地谋生,家里只剩下了小蕊和她的小舅舅。
苦难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加快促成小蕊的成长。在那段时间里,小蕊一边读书一边还得承担给小舅舅买菜、做饭、洗衣等任务,还得做各种杂七杂八的家务事。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时,小蕊便会叫小舅舅起床,带着他一同出门锻炼,耐心地扶着小舅舅一步一步地上下楼梯,刚开始,舅舅总是摔跤,看着小舅舅摔倒在地沮丧的样子,小蕊忍着心中的痛,一次又一次扶起摔倒的小舅舅,安慰他,希望他不要放弃。锻炼完后,小蕊便会去到菜市场把当天需要的菜买好冻在冰箱里,做完早餐后赶忙去上学,傍晚回家后,小蕊总会定时给舅舅按摩,虽然并不能给小舅舅带来什么好转,而且结束后总会一身腰酸背痛,可是小蕊一直坚持,不肯放弃。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小舅舅病情却日渐加重,直至谈吐不清。为了小舅舅能和他人交流,能多几个朋友,她自愿担当了翻译。小蕊把妈妈每月寄来的零花钱一点一点的存起来,给小舅舅买了一台电脑,通过电脑,小蕊给小舅舅找到了一个专为“渐冻人”提供帮助的平台,在那里,小舅舅结识了许多和他一样的身残志坚的人们,此时,小舅舅感到不再那么孤单,变得越来越乐观。
虽然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但小蕊知道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和小舅舅着想,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她,有了男子汉一样的坚韧性格,从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她的疼痛。在学校里她也总像个开心果,时常逗别人开心、为别人解忧,却把自己的苦痛深深的隐藏起来。如今,她能做的便是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可因为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成绩总是跌宕起伏,每当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小舅舅被病魔折磨还强颜欢笑的样子,她便有了巨大的动力。虽然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但是想到小舅舅能够因为她的陪伴而绽露笑容,母亲能够因为她的成绩而感到欣慰,她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孝心村事迹材料篇2
彭xx是江岸区育才寄宿二小三年级(三)班的学生,现年9岁。他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在家里,他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他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班干部;在社会,他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在生活中,他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虽然是个男孩,但心特细,妈妈有一次发烧了,连端茶倒水都很困难,是把他饭菜端到妈妈面前,吃完后,还帮着收拾。只要妈妈有需要,跑前跑后,都不觉得累。
在学校里,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他求知欲强,课堂上,他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他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在社会上,他是个遵纪守法的小小好公民。
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小小年龄,他极富有爱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他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或是将饭菜送给他吃。他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彭泽昊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家人周围人一起环保。
这就是彭泽昊,一个小小年纪就闪烁着道德光环的好孩子。茫茫苍穹多风雨,雏鹰展翅任翱翔。
孝心村事迹材料篇3
王国荣,今年10岁,是黑石川小学四年级的班长。在校他是个孝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他是一个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校“立德”文化的引领下,确立了“孝、爱、诚、信、礼、义、乐、学”八部曲。“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孝一直被置于首位,我们学校亦把教学生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放在首位。因而学校推行的“孝”的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并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虽然他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材料,但从点点滴滴的具体生活细节中也体现了他对父母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很小的时候他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由于父亲患有肝癌,不能干活,只得在家里养病。母亲为了生计,在皋兰的一家工厂打工,家里只有六十多岁的奶奶操持家务、种地。面对家庭的窘境和家人的艰辛,王国荣年纪虽小已表现的十分懂事,周一至周五他住校,每逢周日放假时,他总会尽力帮家里分忧,家里的重活、累活往往就全落在了王国荣的身上。他很会体贴奶奶,经常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做饭时,够不着案板就踩在小板凳上去做;帮奶奶去地里锄草,碰洒农药,有时农药会让他那稚嫩的皮肤受
伤发痒,但他却从不介意,依旧乐呵呵的;洗衣服自小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从小,相比其他的同龄小伙伴们,本来他就已较多的饱尝了生活的诸多艰辛,可偏偏祸不单行,他的父亲因为肝癌晚期,竟又于这学期末去世,使这个本就十分贫瘠的家庭更雪上加霜。这几天来,他看起来更加懂事了,似乎生活的沉重使他更加沉默寡言,但他也更加坚强了,马上就要秋收割麦子了,现在他的好多小伙伴甚至都不知道麦子是怎样变成好吃的事物的时候,王国荣却每天都要帮奶奶去地里干活,还一个劲的安慰奶奶,好让奶奶也变得坚强起来,更加热爱生活。这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
对待邻里,他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甚至常常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
他品学兼优,善于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和同学关系密切,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同学们只要有困难,就会去找他。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全力地帮助他们,从不推辞拒绝。当有同学因为不理解家长时,他会耐心地劝慰,常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他的同学们,与他相处时间较长的伙伴也慢慢的变得较前更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了。
他爱学习,勤思考、爱钻研、求知欲强烈,各门功课都很努力,连续几年来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他深知,荣誉的取得与家庭及社会的的辛勤培养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今后,希望他直面生活的艰辛,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在学习上,继续发扬不畏困苦,刻苦勤奋的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生活中,继续坚持自立自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帮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母亲和奶奶分忧,让母亲安心工作。长期如此坚持努力下去,我们相信他今后会成为一个人格高尚、刻苦勤奋的优秀学生,只有这样方可回报父母对他自己的那份深切关爱!
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献给父母的爱。王国荣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表达着对父母的孝心。
孝心村事迹材料篇4
这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年,从小饱受生活的磨难,内心的坚强与成熟超过许多同龄人,生活让他变成苦难打不倒的真正“男子汉”。10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头庄村,采访王泽盼孝老爱亲的故事。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头庄村。在暖暖冬日的照耀下,丰收后的头庄村充满生机,山坡上的树木葱郁。记者一行在公路边上下了车,走进王泽盼的家。
王泽盼感冒还未痊愈,在家休养身体。他的母亲朱明凤见有人来,客气地招呼大家进屋。王泽盼显得有些羞涩,面对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大家把话题转向他的姐姐王娅梅,询问王娅梅的相关情况。
朱明凤说,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身高不到1.2米。王娅梅出生后,家里变卖了值钱的东西,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但病情不见好转。从此,王娅梅离不开背带,连上厕所都要人背。
屋漏偏逢连夜雨,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王娅梅8岁那年,父亲帮人接电线时,遭遇电击意外身亡。从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朱明凤一个人的肩上。
朱明凤平时除了照顾女儿,还要干农活养家糊口,有时甚至把王娅梅背到山上,自己到地里干活。
王泽盼的继父王方品告诉记者,看过王泽盼的家庭,真想不出词语来形容他家的悲惨。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当时年仅6岁的王泽盼毅然接过母亲的背带,肩负起照顾姐姐的重任。母亲上山干活时,王泽盼就在家里做饭,照顾姐姐,陪伴姐姐玩耍。
王娅梅回忆说,弟弟5岁时,就开始背着她到处去玩。6岁时,弟弟就接过母亲的背带,负责照顾她了。后来,弟弟上学了,她就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看电视打发时间,等弟弟放学回家陪她玩。
在王娅梅的心里,王泽盼是个听话的孩子。“无论我提什么要求,弟弟都会照着去做。有时背带把他的肩膀勒青了,他都不说。”王娅梅说。
在王泽盼的悉心照顾下,姐姐变得越来越坚强,性格也变得乐观起来。记者在采访时,王泽盼沉默寡言,不愿意多交流,姐姐就在一旁开导和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10岁,背着姐姐去上学
王娅梅由于不能走路,没有办法去上学。她看着同龄人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心里只有羡慕。
王泽盼读三年级时,背着姐姐去学校玩。“第一次看见学校这么漂亮,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王娅梅回忆说。
在王娅梅的记忆里,她走得最远的,就是离家2公里☆☆远的头庄小学。
2013年的一天,王娅梅把想去上学的秘密悄悄告诉王泽盼。为了帮助姐姐实现愿望,王泽盼决定自己背着姐姐去上学。
朱明凤找到学校,得到学校的支持,王娅梅如愿以偿地上了学。但是,学校离家有2公里,每天两个来回,就是8公里。因此,农闲时,王娅梅由母亲背着去上学;农忙时,王娅梅就由弟弟背着去上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泽盼用柔弱稚嫩的双肩,毅然扛起背姐姐上学的责任。每天早上7时,王泽盼早早就起床,给姐姐穿衣服、洗脸、刷牙后,用背带背起姐姐去上学。放学后,王泽盼又背起姐姐回家。
王娅梅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翁梅告诉记者,王泽盼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姐姐,尽管生活艰辛,但王泽盼从没让姐姐落下一门功课。
在王泽盼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张张奖状:“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2015年秋季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全级第一名”。“我不能放弃她,如果不背姐姐上学,她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王泽盼告诉记者。“只要你想读书,我一直会背着你上学,陪你上大学!”听了弟弟王泽盼的话,王娅梅感动得流下泪来。14岁,既是男儿当自强
2015年11月,王泽盼被毕节市教育局评为“美德少年”。
此后,王泽盼的事迹在毕节迅速传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微博、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大家纷纷以电话、短信、微博等多种方式了解王泽盼姐弟的感人故事和家庭情况。
孝心村事迹材料篇5
性别:男
年龄:15岁
地区:辽宁
**年,车祸导致**的父亲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的爷爷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奶奶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岳峰的妈妈没有固定工作,每月房租及买车时欠下的债务,仅靠母亲八九百元的打工收入及爷爷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
父亲受伤之后曾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儿子的肺腑之言坚定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岳峰拉着父亲的手,流着泪说:“爸,妈妈整天为了这个家不辞辛苦,细心地照顾你,如果你轻生对得起家人吗?只有你在,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从此,父亲变得坚强乐观起来。
为缓解父亲的烦闷,**经常给父亲讲故事。6年来,他为父亲擦洗身子、喂饭喂水、捶腿按摩、收拾大小便、调整躺卧姿势。每次遇到要为父亲清理大便,他总是跟妈妈、爷爷、奶奶抢着做。他主动学习做饭、做菜、洗碗,每件事做起来都井井有条。在听说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救助之后,他还捐出了自己攒下的全部69块钱零花钱。
亲朋凑钱给爸爸买了台电脑,为了让爸爸使用电脑方便,岳峰用平时在工地废料堆或垃圾站捡来的材料,自己动手给爸爸特制了一个电脑架。有了电脑能上网,足不出户爸爸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孝心村事迹材料篇6
刘xx是路北区韩城镇宋禾麻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年10岁,她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班干部;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那年夏天,她妈妈遭遇了一场车祸,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就加上了一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照顾母亲。车祸后,妈妈的腿腰部撞折了,不能下地活动,姐姐在外地上大学。家里刚盖了楼房,遇上这事后,生活也不富裕,父亲是一名司机,长期在外地干活,照顾妈妈的任务自然落在了上二年级的刘xx身上。慢慢地,她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每天早晨要为生病的母亲端屎端尿,晚上要为妈妈洗脚擦身。每当妈妈看见自己的小女儿为了自己干这些本不应该她这么小年纪承担的事情的时候,总是泪花盈盈,而懂事的她,就会笑着说:“妈妈,我不累,我喜欢为您干这些,如果您心疼我,您就快点好起来。”这时妈妈总会把她搂进怀里……母亲因为长期在炕上瘫着,原本爱说的她难免心情烦躁。于是,刘xx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一有空就去邻居家找闲暇的婶婶阿姨们到她家来做客,请她们陪妈妈说说话。邻居们都夸她是个孝敬父母、懂事的好孩子。这样一直过了两年,妈妈的病慢慢好转。
如今,妈妈的病好了,她参加了敬老院义务劳动。每个月她都会和妈妈一起去迁西敬老院义务帮忙,为老奶奶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扫地、洗脚、聊天等,给老人们送去了欢笑。她像一个小天使一样享受着这份她认为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