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主要是为了记录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在生活中大家肯定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吧,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1
时隔多年,反腐剧荧屏破冰。3月28日晚,《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剧中涉及贪腐官员官至高层,一个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贪腐。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反腐力度使然。
从28日晚播出的第一集看,该剧很接地气,不少内容取决于真实题材,比如某部委处长生活俭朴,吃炸酱面,骑自行车上班,可在其豪宅里藏着2.4亿元现金,相关部门清点时烧坏了几台点钞机。
关注反腐新闻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的双面官员不少。编剧也坦言,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故事在现实中基本都有原型。
与其说编剧大胆,毋宁说时代使然。现实就是反腐态势高压,打虎拍蝇不止步。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打掉的大老虎已有100多名,反腐真正做到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既然如此,反腐剧就没有缩手缩脚、嗫嗫嚅嚅的必要。
反腐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年一部名叫《苍天在上》的反腐剧吸引了无数观众。其后,从《大雪无痕》到《国家干部》再到《忠诚》……反腐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民众之所以买账,原因再简单不过,痛恨腐败,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
时隔多年,反腐作品再度升温,同样契合了这一逻辑。正如有网友表达的期望:支持文学创作反腐,不忘初心,将反腐工作进行到底。
观众看反腐作品,绝不只是猎奇或者看个热闹,而是呼应中央反腐,希望通过制度建设压缩腐败的生存空间。而对于作家或编剧来说,创作反腐作品,当然也不只是展现腐败成就,而应该通过剖析腐败原型,挖掘出人性是怎么沦丧的、贪官是怎么养成的,这才能体现反腐作品的价值。
从中纪委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再到探究贪官心路历程的《追问》一书,与反腐有关的作品不断升温是好事。可以预见的是,反腐作品还将持续升温,如果这些作品能够提振民众对官员、官场的信心,并为当前反腐提供动力,助推构建清明的政治生态,则更让人欣慰。反腐没有完成时,反腐作品恐怕也没有完成时。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2
最近朋友圈已被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刷屏,这部投资了1.2亿的电视连续剧,主要讲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率领检察官抽丝剥茧、层层突破,依法查办一桩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最终将腐败犯罪份子绳之以法。
剧中赵德汉住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里,水龙头滴着水,下面还得用盆接着。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月还得瞒着老婆给乡下母亲寄出300元生活费。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如“老农民”般的处长,竟是位“亿万富翁”。当我们的检察官走进他的隐秘豪宅,拉去盖布,一面用百元大钞堆成的钱墙,赫然出现……这位小官巨贪的原型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2014年4月,魏鹏远被检察机关带走调查时,办案人员在其家中发现2.3亿现金,清点金额时,当场烧坏4台验钞机。随着案情深入,我们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贪官,从中掺杂着小市民、知识分子、商人,关系错综复杂,宛如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作为掌管一个部门、一个市甚至是一个省的民生生计大脉的他们,没有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作用,不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福音,甚至还危害了整个社会。他们中不乏是贫苦农民出身,凭着自身的坚持努力才一步步走上高位,他们应该更能体会到底层老百姓的苦,也清楚的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官——可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钱财,选择了美色,选择了深不见底的“黑洞”。极少干部是一上来就贪污,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念之差。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建行员工,如何避免犯他们同样的错误,唯有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首先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主动学习新形势下党的文件内容与会议精神,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做有坚强党性和政治责任的先进分子,做有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操的合格党员;然后结合工作实际要立足现有产品,创新业务营销,提升服务能力,做到我知我会我营销,树立专业的服务形象;其次要坚持以“双基”管理为导向,配合网点管理实现“三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紧跟行里的转型发展部署,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使命。培养一颗平常心,强化一颗责任心,永葆一颗进取心,做好岗位服务工作。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3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
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轩轾。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气息。
这部剧展示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是怎么走到这么一步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让更多人意识到,尤其是权力不愿受制约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对他们自己、家庭并不是什么好事,许多家庭可以用“集体滑落”来形容,让人扼腕叹息。
近期这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后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化解各种风险、应对各种挑战、适应各种考验、不断夺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呢?那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党员既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所以一切都要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复杂激烈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考验的是我们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意志和拒腐防变能力,而敬畏、感恩、知足是抵御腐败的内在因素。短片用事例阐述了从“敬畏、感恩、知足”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内在修养的现实意义。启示党员干部修炼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心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对法律极端负责。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从政道德和个人道德修养,锻炼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另一方面,短片运用大量正面典型和反面警示案例,阐述了党员干部要做到“七个正确对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构筑抵御腐败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这“七个正确对待”分别是:正确对待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对待权力,牢记执政为民;正确对待利益,防止心态失衡;正确对待监督,切忌忘乎所以;正确对待家人,避免因爱生恨;正确对待社交,做到谨慎交友;正确对待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国内治贪防贪、全球防逃追逃力度。余振东被成功遣返,许超凡和许国俊在异国受到审判,逃往新加坡的胡星回国自首??一张有国际国内共同编织的防贪防逃天网正在形成。所谓“贪了就跑,跑了就了”只不过是一些贪官的一厢情愿,而事实注定他们都将是无路可逃。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4
党的以来,反腐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也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近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xx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反腐精神和国家当前轰轰烈烈、气势如虹的反腐斗争为背景,为我们展现了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
部委项目处处长,衣着朴素、家中简陋,每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他另外一处隐蔽的豪宅,壁橱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我我们勾勒了一个“小官巨腐”的两面人生,也让很多观众联想到了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的贪腐案例。
?人民的名义》通过艺术再现,深情讴歌了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浪潮中反贪干警坚定理想信念、无私无畏、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新时期共和国检察官形象。也让“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一人廉洁,全家和谐” 的家庭观在观众心底生根发芽。
笔者认为,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再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不少情节就是借鉴了检察机关查办的真实案例,但又不是对现实素材的简单复制。拍反腐剧也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为了反映腐败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并以此给观众以警示和教育。
宏观处讲政治,微观处显人性。相比以往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更侧重对人性的思考。腐败是结果,人性的贪婪才是内在驱动力,在金钱、权利、美色的诱惑面前,是否忠于良心和信仰,这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岭。剧中,有人为巴结领导给上级哭坟,撅着屁股挖地;有人为官一任,一心只追求百姓福祉;也有人坐在主席台上一边喊着反腐一边私下搞贪腐。官场万象,人性色谱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干警,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反腐不只是要把生锈的零件、病患的器官拿下来,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致锈的原因、病灶所在,从而正本清源,创造清明的政治环境和执政生态。反腐,永远在路上,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5
“你听说过《人民的名义》吗?”这是句虚拟的问话,但却颇为贴合近几日不少社交场合人们的讨论。日前,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短短几集就让很多人成了这部剧的“自来水”———各种场合都有人在自发推广和“安利”。一部由最高检影视中心参与出品、“没有流量明星,不是仙侠古偶”、“从名字到内容都正得不得了”的正剧,却凭借紧凑、真实的剧情一开播就表现不俗。豆瓣评分9.1,很多国产剧对此恐怕可望不可即。
社会在发展,观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这是此前不少抗日神剧、玄幻戏说虽然收视业绩好像也不错却同时饱受诟病的大背景。反腐题材吸引人,又有40多位老戏骨同台飙戏,这还不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受到追捧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公众感兴趣的可能是,在目前披露的剧情中详细呈现和刻画的官员腐败细节和国家反腐进程,究竟有几分与现实的贴合度。甚至说,已经有人在热衷将已落马官员与剧中人物对号比较,比如“小官巨贪”家里的钞票墙,以及那些被烧坏的点钞机。
中共至今,不断加码的反腐力度得到民众的认可。在对“反腐没有休止符”这句话从一开始的些许疑惑到内心确信的同时,人们对已查处重大案件和落马官员的知情需求,已经从简讯式案情通报向特别想知道更多细节发展。这也是此前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上述专题片的影像资料中获得海量传播的多是一些落马官员的出镜片段。公众对反腐进程的关心,除了官员“被带走”消息传出后的街谈巷议,自然也投射到对反腐题材剧集、专题片的围观热情上。
“人民的名义”,这么正的标题在作者周梅森看来,代表了“两种含义”:一种是坚实的信仰,另一种则是以“人民”为矫饰去谋取私利。后者即是很多腐败、越权行为在当下的生存逻辑和土壤,冒民众之名去侵夺民众权益,以法治之名去践踏法治精神,这也是最终需要制度化反腐所必须抱持势不两立态度的对手。
腐败侵蚀公共利益,反腐呼应公众呼声。观众对一部反腐剧集的追捧,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人们对具体反腐过程的好奇心,诸如检察机关办案程序细节到底是怎样的,可能还有个案化的腐败官员的堕落程度是否真的如传言般糜烂?对相关信息的严重关切,是人们对公共利益、尤其是公民切身利益被腐败现象所伤的真实反映。正如《人民日报》对反腐剧热播所诠释的,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观众对“反腐内幕”有更多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反腐的社会氛围。
民众对反腐话题的热议不仅仅是猎奇,是公众对腐败这一社会痼疾的深恶痛绝和对反腐进度的探求。现实生活中的反腐进度,媒体披露的官员腐败细节,反腐剧集(以及作为蓝本的官场文学作品)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更细节、更生动、更直观的呈现。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生活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是否“接地气”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标准,所谓“接地气”其实就是用读者、观众的切身体会、现实感受来对文学、影视作品做衡量。由最高检参与出品的反腐剧集与现实的反腐进程之间有怎样的参考、映照关系,具体的反腐案件的程序、节奏是否如影视剧呈现的一样节奏紧凑、波诡云谲。艺术毕竟是艺术,但公众对艺术的关切往往依然来自于对现实的欲罢不能,以及对反腐的热切期待。
正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一段对白所言,“从检察的角度来说,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办。”一句话道出反腐的根本依凭,也让人明白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的核心,在于深入权力执掌者之心,依法治国的核心也在于依法治权。反腐的过程是在摸索一条制度化约束权力的路,反腐剧热播是好事,从公众对《人民的名义》的追捧中可以看到民心向背,看到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共识。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6
?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无论收视率、点击率,还是微信、微博都持续走高,逐步升温,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该剧讲述了以侯亮平为主人公的反腐天团,排除万难,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将一个个腐败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虽然于大众来说电视剧是艺术作品,但紧张而吸睛的剧情却是一个个反腐案例的凝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反腐败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反腐从来都是一场场斗智斗勇的硬仗。贪官一般都不甘心束手就擒,即使垂死也会挣扎,他们往往会利用手中还掌握着的公权力,干扰办案、阻挠办案,有的甚至会威胁到办案人员的人身安全。剧中在准备逮捕丁义珍时,就是因为有人告密和协助,才使其成功潜逃。省反贪局局长陈海因掌握办案的重要线索,而遭致离奇车祸。省检察院派人去省公安厅提举报人蔡成功,遭到市公安局的围堵,对峙局面紧张,剑拔弩张。这些都说明,反腐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打虎还是拍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腐败是病,病来如山倒,去病当然要如抽丝一般,在高压态势下,步步为营,才能标本兼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章节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部署,是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誓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决心、恒心。年初至今,短短的几个月,已有虞海燕、项俊波等6只大老虎入网,涵盖政府、人大、政协、国企等各个系统,甚至还包括业已退休的政法系统老虎。此外,11人被公诉,还有9人获刑,其中2人被判无期徒刑。如此力度,如此决心,令世界为之瞩目。
那么为什么如此反腐力度会发生在现在的中国呢?我们从《人民的名义》剧名可以窥知一二,即以“人民的名义”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为什么以人民的名义呢,因为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的公权力,是人民赋予行使的,任何的贪腐都是对人民切身利益的践踏和侵蚀,必将以“人民的名义”予以审判。因此,中国的反腐必将义无反顾,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坚强基石,“人民的名义”简单的五个字,必将成为中国反腐败的源泉和不竭动力。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7
每一位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义》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谈谈我的深刻体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因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透过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典型腐败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党以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透过观看这些腐败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党员干部及职工都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礼,深刻领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仅靠党纪国法的约束是不够的,务必靠自觉、靠严格自律,持续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要“慎微”,要“慎独”。同时,让人们从灵魂上受到震撼,从心灵深处得到净化,牢筑道德、纪律和法律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把握人生。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自己手中的权力既可成为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工具,也可成为毁伤自己的利刃。对于无权无势的人,在各种非分的诱惑面前即使有那个心,也往往没有那个胆;即使有那个胆,也往往缺少付诸行动的条件。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由于权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难重重的事情却可能易如反掌。这样,当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捞取好处的时候,权力对他们的腐蚀也就开始了。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人自以为手段高明,自以为手中的权力和强大的后台能够充当“保护神”,最终却都难逃被押上审判台的下场,被永久地钉在耻辱柱上。
在社会道德目标不断发生变化的这天,在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断地步那些翻身落马者的后尘,重蹈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认识到时刻自警,增强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权利与诱惑面前,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前人教诲语重心长,实实在在地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句子。“兢兢”,是谨慎留意的样貌;“业业”,是诚惶诚恐的样貌。兢兢业业,就是一种极端负责、生怕有什么闪失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高度自觉的“自警”精神,是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思想道德的修养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质,“自警”精神是抵御诱惑的武器,“自警”精神是持续廉洁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精神是平衡权利与职责的天秤。天下事无不成于节俭而败于奢糜。我们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自警,增强自律,进一步开展好工作。
观看了“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后,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深受教育,也有几多感慨。是阿,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会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要时刻持续清醒的头脑,时刻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善始善终完成党交给的使命。
这部剧给我们每一个党员敲响了警钟,党员、官职不是护身符,手中的权不代表自己的利益,处在党员干部职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盼,国家的期望。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就应怀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围绕“权、利、廉、责、德”五个方面,时刻自我警醒,时刻自我约束,始终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领导干部。
作为国家干部,如果不洁身自律的话,那么最终会得一应有原下场。曾多次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装进自己的口袋的袁学林所说“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时此刻,毁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们的党和人民,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千万不要让利欲熏昏了头脑。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8
何谓“名”何谓“义”
人民的名义》不仅是普通观众的期待,也是党员干部学习反腐倡廉的生动教材。
“腐败分子太有“创造力”了,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编剧周梅森说。剧中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的处长,住在家具装修土的掉渣的旧屋中,吃着炸酱面,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每个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块的生活费。而最终,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亿3955万4千6百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有贪必肃,真反腐败,坚持铁腕反腐,“打虎拍蝇”,尤其是坚决查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腐败案件,体现了捍卫国家政治制度和根除腐败顽疾的决心意志,在党内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党中央向全党表明,在贪腐问题上,没有特殊党员,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强化不敢、知止的氛围,既有平民百姓一碗炸酱面的“底层”写照,又有一杯高档酒的“阶层”腐朽,既有三百块孝顺金的初心残留,又有两亿元贪腐金的人心异变,这样的故事,在大刀阔斧反腐、正大光明倡廉的今时今日,催人深思,发人深省,引发共鸣。
?人民的名义》,以惩治腐败的许多典型案例为原型,在何谓“名”又何谓“义”的深究中?剧中那些以人民之名行苟且之实的“执权者”,那些满嘴人民正义而又满身铜臭气味,满脸风光得意而又满心纸醉金迷的“老虎”“苍蝇”,究竟会给荧屏幕观众多少深思,又将唤起多少党员干部对人民“名”与“义”的考量?剧情仍在继续,“老虎”“苍蝇”最终会被绳之以法。改革正处在深水区,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大家对现实问题的观念冲突也越来越激烈。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可以增加人们对现实的思考。思考明白了,国家往好的方面变革,也就更加容易。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