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难点和瓶颈,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家的猫美术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1
设计思路: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当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几次翻折,就可以变化出千百中不同的形状或玩具,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但是小班孩子在语言、动手以及理解等方面缺乏一定经验,因此在之前的两次折纸活动中,虽然他们开始兴趣比较高,但因后来难度大没耐心等原因他们摆弄几下之后就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教小班孩子学折纸,让他们乐于动手、主动参加活动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主动学习对角折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会用对角折折出屋顶,并贴到大小对应房子上去。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以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各色正方形美工纸(有大有小)、固体胶
2.兔妈妈与兔宝宝的家(一张有房顶,一张没房顶),双面兔妈妈、兔宝宝(哭脸笑脸)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预设过程
价值分析
及时思考
一、猜谜导入
师:宝宝,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王老师把它们编到了一个谜语里,看看谁先把它找出来!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菜,走起路来跳呀跳,是谁呀?
谜语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谜语的谜面比较清晰,指向性强,因此孩子能猜出是小兔子。
2、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乐意与兔妈妈它们进行互动。比如“兔妈妈,你们为什么在哭呀?”“兔妈妈,我们帮你们造个屋顶吧。”“兔妈妈,请住进新家吧”等等。
3、教师示范时,孩子们能认真倾听,对拟人化的示范方法也能较好理解。
4、个别幼儿示范时,对角折这个技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在粘贴屋顶的时候出现了贴的太低的问题,于是教师请其他孩子进行纠正。但是环节中,教师没有对这个难点进行扩大,导致后面孩子操作时粘贴屋顶出现了一定问题。
5、活动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很充分。
二、创设情境:帮助兔妈妈造屋顶
1、(出示哭脸的兔妈妈和兔宝宝)师:咦,它们怎么在哭呀?我们来问问它,好吗?引导幼儿说:兔妈妈,你们为什么哭呀?
2、(出示没屋顶的房子)师:原来,兔妈妈兔宝宝每人都有一幢很漂亮的房子,住在里面很舒服,可是有一天房子的屋顶被大风吹走啦,房子没有屋顶,会怎么样啊?我们快想办法帮帮它们!谁想到办法了?
3、师: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纸造个屋顶吧!(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正方形纸)这两张纸是什么形状的?一样大吗?大屋顶送给谁?小屋顶送给谁?
4、师:我先来给兔妈妈造屋顶,兔妈妈原来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5、教师示范对角折的方法:看,这只角要找对面的这只角做好朋友(边说边示范)两个好朋友拉拉手碰碰头,然后把它们的身体抹抹平,一个三角形屋顶造好啦!现在我们用固体胶把屋顶粘上去,粘的时候注意尖尖的角朝上,直直的线靠墙边。
6、个别幼儿示范:还有兔宝宝的屋顶呢?谁来帮忙。
7、师:新房子总算完成啦!兔妈妈兔宝宝开开心心的住进了新家!(出示兔妈妈和兔宝宝,将它们粘在房子里)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折出屋顶,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三、幼儿操作
1、师:宝宝,还有好多小兔子家的屋顶也被大风吹走了,你们想不想去帮它们造新房子啊?造好房子,别忘了让它们住进新房子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活动
表扬做的好又干净整洁的幼儿。
通过操作“造屋顶”,掌握对角折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并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2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从图形开始学习面积,因而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没什么用处。新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面积,有效地接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材所呈现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背景,从中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与富裕的时代特点,用这样的学习材料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4个信息窗。依次是: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做鸟巢--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与完成阶段;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继续学习;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
3、知识构成。共设有4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面积与面积单位;
信息窗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3:解决问题;
信息窗4:地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作为买新房的第一步,首先就要看自己家新房的图纸,这也是一般家庭经常做的事情。教材考虑到了这一现实的背景,因而在素材选取上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新房的平面图,一家三口人正在欣赏自己未来的新房。从对图纸的观察可以自然地切入到对面积大小的认识之中。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呈现的是新房子的图形信息及文字信息。
文字信息:7个房间的名称;
图形信息:7个房间中有6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餐厅是正方形,如果学生表述为长方形,也是可以的)。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学习面积、面积单位。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
情景图:情景呈现的是新房的图纸,整节课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张图纸而展开的。学生在探究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意义时要用图纸中的这些图形来进行,由于这些图形没有数据,教师在让学生准备图片时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单位:厘米
合作探索:教材是围绕着厨房与餐厅两个图形大小的比较来进行的,首先是用圆片来摆,然后用小正方形来摆,从而知道长方形比正方形大,既厨房比餐厅要大。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准备多大的圆片,准备多大的小正方形,而且准备的圆片与小正方形还要与厨房、餐厅的图形相吻合,这在材料准备上遇到了困难。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图:用标有数据的一张图纸来呈现,并且这个数据还要便于学生课上进行操作,既利用这些数据组成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的大小要适宜,要便于学生使用。(其实是把信息窗二的情景图中的数据按照缩小20倍,既本图中的比例尺是1:20)
(3)学生材料准备:一是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如图所示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每张纸片标上数据,写上纸片的编号。还要注意纸片的大小要与图中的数据相吻合。二是准备剪刀,课上用来剪出面积单位。三是为每个小组准备画在纸面上的一组图形:10㎝×4㎝和6㎝×6㎝的是一组,6㎝×4㎝和5㎝×5㎝的是一组。四是为每个小组准备画在纸面上的2分米×2分米的图形,用来剪平方分米。
(4)例题教学的层次设想:在合作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面积意义的抽象阶段;二是面积单位的学习阶段。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面积意义的抽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情景后进行四组图形的大小比较,按照“猜想--验证--抽象”的思路进行学习。猜想--观察情景,估计两个图形谁大谁小;验证--利用手中的纸片进行操作,既进行重叠的操作活动,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抽象--厨房、餐厅、客厅......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①=②(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两个元素相等。)
③=④(长是25厘米,宽是10厘米;两个元素相等。)
①>③(长都是25厘米,宽分别是20厘米与10厘米;一个元素相等。)
④>⑥(宽都是10厘米,长分别是25厘米与15厘米;一个元素相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面积的描述性定义是在图形大小的比较过程中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面积意义的描述,是通过图形的大小比较,在建立图形大小的表象过程中来学习的。
面积单位的学习:此阶段有四个学习活动组成--活动一:利用纸片材料比较3号厨房与7号餐厅谁大谁小;活动二:比较画在纸上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活动三:剪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活动四:认识“平方分米与”平方米“。
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是前两个活动阶段学习的重要目标。
活动一:按照”猜想--验证--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猜想:既猜想3号厨房与7号餐厅谁大谁小。验证:利用手中的纸片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反思:既反思以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学生想到的办法(用重叠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估计学生在验证时可能想到以下的办法:既用三次重叠的方法看到3号纸片大。
活动二:为学生如下所示的画在纸片上的图形,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第一组图形:
第二组图形:也可以为部分小组下面的图形:
所有的图形都平均分成1厘米一份,用圆点隔开。
在上面的活动中,学生用重叠的办法比较出了两个纸片的大小。现在是比较画在纸面上的图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就不能用重叠的老办法了,就要寻求另外的办法与思路。估计学生可能找到画方格的方法,第一组的比较可以画成边长为2厘米与1厘米的小方格,而第二组的比较只能画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另外学生可能把以上探究活动中的重叠方法迁移过来,既先画出重叠的部分,然后再画边长这2厘米或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进行比较。这种办法也可以用”画方格法“进行梳理与概括。
活动二同样也是按照”猜想--验证--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反思时引导学生想到”方格法“,同时进一步说明: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不果断比较,其实就是找到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至此,面积单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终于显现出来,正要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活动三:剪出面积单位。
按照”活动--交流--抽象“的程序组织学习活动。活动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剪出一个面积单位;交流指汇报是怎么剪的,估计学生可能剪成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还有可能剪成长方形这种情况。抽象指明确揭示”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我们知道,不是任意一条线都可以作为长度单位,只有1厘米、1分米、1米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那么是不是我们剪出的这些小正方形都可以作为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接下来指导学生利用上述的材料再剪出2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学生对于面积及其每个图形中包含的面积单位的表象可以得到充分的建立。
活动三认识”平方分米“与”平方米“。有了平方厘米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演驿探究,既想象一下,面积单位还可能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可以让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可以用线绳围出1平方米。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上一个信息窗呈现给我们的是观察自己家新房的图纸,作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本信息窗呈现给我们的是住进新房。各式各样的家具折射出现代家居的豪华,从中也能折射出现代人的幸福生活。
2、情景图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现了新房的图形信息及图形的边长信息,另外还有房间中挂毯的边长信息。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2个绿点,共4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
情景图:平面图标出的是新房的实际大小,如果利用它来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在思维时就应该有一个转换,既先暂时把它看作单位是厘米进行探究,对于三年级的儿童来讲,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既还不具备模型化的,因而在思维时可能会有困难--明明单位是”米“,怎么在探究时用”厘米“进行?
另外,平面图呈现的房间的实际尺寸与挂毯呈现的实际尺寸相矛盾,这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一个方面。
合作探索:教材是在探究了厨房与两个卧室三个图形的面积之后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缺少了一个发现”变中的不变“的探究过程。
另外,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它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完全一样,对它的计算公式的抽象可以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环节来进行,既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来进行。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呈现两幅图形,一幅平面图在呈现时长与宽的数据用厘米作单位,把它作为图纸来呈现,用它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既把情景中的'平面图的数据改为以厘米作单位);另一幅呈现课本所示的平面图,用实际尺寸标出,用它来作为练习用,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例题:把第一个红点求”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改为探究图纸上图形的大小。既求图纸上各个图形的大小。
(3)学习材料准备:学生准备如下材料:一是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十几个;二是为学生准备一套探究用的长方形纸片,纸片的大小与情景呈现的数据相吻合。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首先呈现新房平面图的图纸:把情景中平面图的数据改为以厘米作单位。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改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按照”猜想--探究--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
猜想: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本,也可能有的学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不妨先让学生猜想一下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在学生会算面积但还不懂得面积公式算理的前提下能够算出图形的面积,都属于猜想数学方法的范畴。
探究:指让学生利用纸片材料探究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为学生的纸片材料要分别写上房间的名称。
反思:反思即升华,引导学生发现上表中”变中的不变“,既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与辨析,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并抽象计算公式。
巩固:呈现课本所示的平面图(用实际尺寸标出)。此环节作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习之后的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抽象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同时把问题改为”每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如何进行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
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梳理认知。
建立模型:指在教师指导下把挂毯的样子画下来,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的第一次转化。教师可以把挂毯的大小画在黑板上,也可以用边长为1米的白纸来呈现。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情景中的挂毯来讲,学生是陌生的,另外,它的实际边长虽然是10分米,但它画在情景中的长度却不是10分米,也没有办法呈现边长是10分米的挂毯,因而必须再画出一个另外的图形,与它的实际边长相吻合,这既是建立准确的面积表象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模型求解: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挂毯的面积是多少“。
梳理认知: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本信息窗教学的最后,不妨引导学生把新房的面积求出来:观察情景,求出新房的长是10米,宽是9米,面积就是平方米。
(三)信息窗3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呈现的是一家人正在设计装修新房,由装修新房所需要的材料价格信息与新房面积信息自然地引入到求总价的学习活动之中。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房间大小信息,既房间的长与宽;二是装修房间所需要的材料的价格信息。
房间长5米,宽3米;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来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讲,运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求出像情景中的问题的解可能困难不大,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这种类型问题的思考模型(既用乘法进行计算),建立问题求解的表象,这是教学需要升华的。教学中还必须把上一个情景中的平面图进行张贴。
(2)帮助学生理解情景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如木地板、石膏线等。石膏线可能就是紧贴着地面的竖直的石膏板,既通常所说的”石膏裙子“。
(3)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可以从情景中的长5米、宽3米的房间入手,这个房间在哪里呢?让学生在情景中找一找,在教师的引导下求装修小卧室需要多少元钱:
木地板:5×3=15(平方米),15×60=900(元)
石膏线:(5+3)×2=16(米),16×12=192(元)
对于情景中的文字来讲是抽象的,只有用图作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才不至于仅仅依靠抽象地去想。
(4)要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在教学情景中的例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其它几个房间装修需要的钱数。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其实就建立了线、面、数量、单价与总价之间的有效联系。线组成面,面中有数量(总的面积),数量与单价相乘就是总价。
(5)如何帮助帮助抽象算理(算式):求装修每个房间需要多少元,必须用单价与面积相乘,算理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抽象,因为它改变了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学生原来学习的是如”每枝钢笔5元钱,12枝钢笔多少钱“,是用单价与数量相乘,这里的数量是钢笔的数量,学生好理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近。而本信息窗的学习,虽然数量关系一样,但这里的数量是”面积“,既是平面上的数量,对学生来讲又是一个挑战。
通过填写表格,不仅仅能够学到思考的方法,既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进行考虑,而且还能逐渐地建立计算的模型,既求钱数(单价),要用单价与面积相乘。虽然这个数量关系不需要抽象,但却为以后抽象数量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最后,不妨把装修新房所需要的总钱数求出来。
反思以上的教学设想,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设计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解决问题以后要适时地进行抽象与升华。升华既引导学生感悟隐含在其中的数量关系,既:单价与面积相乘就是总价。
(四)信息窗4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新房所在的小区的景色,由室内扩展到了室外。从情景看,若干个楼房组成了一个大的住宅小区,形成了现代城市中特有的现象既楼群,折射出了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特点。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小区占地6公顷,绿化面积约有2公顷。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1公顷有多大?学习地积单位”公顷“及”平方千米“。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对于学生来讲,公顷与平方千米是非常抽象的,它不像长度一样是学生熟悉的。表象建立的标志是不仅要知道公顷有多大,还要在记忆里有它的大小模型,既当提到公顷时,马上就要想起当初在学习时大家围起来时的面积大小。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基础,在思考其它的数据时,就可以以它作为基础,如5公顷有多大,有5个学校操场那么大,既5公顷=50000平方米。数的计算如果脱离了这样的表象,就只能是简单的数学知识再现。
(2)课外与室外实践活动是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表象的基础。
与其它知识学习不同的是,公顷与平方千米必须要开展课外与室外的实践活动。如公顷,量出边长100米,让大家围起来,围成一个正方形,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少,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又如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教师可以提前预测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提前一天或几天走一走。
(3)要做好从室外活动到室内抽象的转换。如公顷,学生在操场中围起来,初步建立了1公顷的表象,课前对平方千米也进行了探究,在教室中还要把它们画下来,通过画下来的这个图形进行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进率的抽象。
(4)及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如每个乡镇的面积有多大,宁阳县的面积有多大等。对于公顷与平方千米来讲,它们都属于”大数“,大数的概念的建立,表象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思考模型,象前面所说的大家围起来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就是一个思考的模型。另外我们为学生补充的资料也可以看作是思维的模型,如新疆的面积大约占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大约是150万平方千米,当学生知道了山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5万平方千米之后,学生思考150万平方千米就有了一个可以的模型,既学生可以把它与山东省的面积进行比较,知道大约是10个山东省的面积那么大。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在感情世界里,有一个字叫“爱”。有了爱,便会生出许多联想,许多感受,许多心情,许多渴望。孩子便是爱的结果,爱把孩子和世界紧紧连在了一起。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爱”便由家而开始……
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在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浅入深,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的认识。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来画父母之像、来画家人的生活。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温暖、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准。
学情分析
1.学生主体条件。
很多时候儿童都能够用五彩画笔创造出造型奇异、色彩丰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只要老师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他们就更能将自己听到、看到、想到的,信心十足的表现出来。选择温暖、美观、实用的家居图片,通过对同龄人创作的“家”的优秀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表象素材,打破学生僵化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联想空间。但教师除了适当的引导与促进外,不过多地示范和讲解,以免禁锢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用语也应尽量是肯定与鼓励。
2.适宜学生的工具。
考虑到开发学生创造思维和培养探索精神以及体验成功教学法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常用材料,让学生坚决自信地“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教师不进行范画,不限定创作规则,实施表现材料的自由选择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表现可能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1、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2、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难点:如何画出父母家人的形象与性格。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体会合作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引导幼儿回忆家中房子的形状的结构,用组合粉笔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自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2、各种房子的图片。
3、每张桌子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家房子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家,有的住在楼房里,有的住在平房里;有的家有阳台,有的家没有阳台,门窗也不一样。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你家的房子从外面看像什么,有几层。
2、重点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家住几楼,楼房、门窗、阳台等的结构和外形特征。
二、交代作业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张桌子准备了一张大白纸,每位小朋友把自己家的房子画上去,还可以添画树、马路和车子等。先想想画在哪里合适,想还了在开始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大小和房子的.特征。鼓励幼儿大胆下笔。提醒幼儿互相合作,互相谦让。
四、总结评价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从整体上欣赏,分享共同创作后的喜悦。
五、小组长收拾蜡笔。
活动反思:
房子是孩子们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对于房子孩子们并不陌生。所以这次课我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主题,先从谈谈自己家的房子开始,慢慢的引入我设计的房子中来。
新《纲要》指出:“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眼。”因此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美术活动,使得幼儿能够结合绘本的特点,发挥幼儿的想象。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5
活动的产生:
结合主题活动《我喜欢……》,孩子们从喜欢自己,喜欢他人、同伴,喜欢周围的人、事、物,自然地进入了谈论喜欢家的理由之中,孩子们会说自己家里有些什么,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我爱我家》。
活动目标:
尝试用线条、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品的基本特征。
了解家里的人、事、物,感受家的温馨、家的美。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房子图样的纸、水彩笔
欣赏作品:家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我爱我家
说说自己喜欢家的理由。你的家里有些什么?
二、 欣赏与讨论
1、这是谁的家?家是怎样的?(这是小鸡的家,地板是平平的……)
2、这是谁的家?家里有什么?你们的家里有些什么?
三、 幼儿创作
这是你们的家,把你们的家也画下来。
四、 指导重点
家是什么?(床、电灯、洗衣机……)
五、 引导评价
家是……,有了它会……(幼儿用语言介绍自己的家)
反思:
活动中,把握教师提问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如:在欣赏作品中,教师问幼儿这是谁的家,让孩子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幼儿的思路和独特表现,能对其他孩子的创造起到推动的作用,一个对全班幼儿的提示会紧紧抓住所有幼儿的心,我想如果我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幼儿作品完成以后,幼儿再想学习、创造,超越的契机就错过了其意义也变的很小,这也是我在学习二期课改中认识到的教师角色的转变,把从教师原来的传授者、评价者,到现在逐渐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6
预设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楼房建筑,感知房子外观结构的不同。
2、让孩子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了解并掌握房子的基本结构。
3、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尝试用线条装扮房子,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建构积木若干
2、彩色绘画笔(人手一支)、8k绘画纸(人手一张)、字卡。
3、视频图片《各种各样的房子》、出场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掌握房子的基本结构;尝试用简单的线条装扮房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幼儿出场:教师带领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入场。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动手为小松鼠搭房子,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积极评价。
3、组织幼儿讨论:
1)、刚才我们帮小松鼠做了什么?
2)、用什么图形搭得房子?
二、了解房子的基本结构
1、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卡片,请个别幼儿尝试拼房子。
2、引导其他幼儿讲述自己搭建时都用了什么图形。
3、引导幼儿想一想:
1)、房子身上都有什么?
2)、窗户、门等物品都有什么形状?
三、欣赏视频图片
1、通过欣赏房子的图片以及其他幼儿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教师总结一下房子的结构,鼓励并引导幼儿创作漂亮的房子。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时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幼儿,并激发其他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五、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综合评价
1、引导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请小朋友和教师欣赏,积极肯定幼儿的表现。
2、请幼儿将作品带回家,请父母欣赏并在家中展示。
六、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如果看到美好的事物,就可以用自己的小画笔将它们描绘下来。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我家的猫美术教案篇8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宝宝都是独生子,一家六个老人来疼爱。使得宝宝在潜移默化里养成了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根据这种现象我设计了本节课,让宝宝们在了解爸爸妈妈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什么的同时,能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锻炼了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的情感。
2、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
3、在交流中感悟亲情。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体验、回报亲情
难点:体会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
1、课件录音机
2、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龙人》
2、故事导入
森林里住着小熊的一家,有爸爸、妈妈和小熊,有一天,小熊已经吃了两个冰淇淋还要吃,妈妈不同意,它就生气里,小熊一个人跑到外边,越跑离家越远了,它又累又饿,看见松鼠一家甜蜜地依偎在一起,它越来越想家了,伤心地哭了,小熊回到了爸爸妈妈身边,回到了温暖的家。
3、提问
(1)小朋友你家里都有谁呀?
(2)叫什么名字?
小结:
4、看照片
每个小朋友都想说说自己的家,还有小朋友把照片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介绍自己的家里人)
小结:刘老师看得出来,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大声说出来好不好《我爱我的家》
5、看录象
听了这么多,我真想到小朋友的家里去看一看,咱们先去谁家?
6、交流
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的,每天为宝宝们做了很多事,你能不能说一说,学一学
7、游戏
?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父母是为宝宝付出这么多,非常辛苦,刘老师希望中二班的小朋友都能听爸爸和妈妈的话,做一个乖宝宝,我这准备了很多糖果,请小朋友把糖送到妈妈嘴里,让妈妈甜在心里,让我们都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
活动反思
通过不同的方式,幼儿学会了记录家里的人口、物品数量等等,以帮助幼儿加深对观察的记忆。
在家园互动的配合中,让幼儿尽可能地参与家中的小事情,发现“放手”后的孩子,独立性增强了,许多很配合我们,看到了成效,十分感谢我们。
还有个别较弱的孩子,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点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寻求方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