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写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调整和安排,创新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羊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羊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并感受音乐节奏的快与慢。
2、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小动物走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宝宝,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树林里玩玩吧,现在宝宝和老师一起走着去。(音乐)
二、通过观察,认识几种小动物并学习它们走路的样子。
(一)认识小兔,学习小兔走路。
师:树林到了,宝宝走累了吧,我们在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
1、宝宝快看,草地上谁走来了?(小兔)我们一起向小兔打个招呼。(小兔你好)
2、再看看小兔是怎么走来的?
3、宝宝,我们现在变成一只小兔子,学学小兔子走路吧。
4、宝宝们跳得真好,我们再和小兔比一比谁跳得高?
(二)认识小鸭子,学习小鸭子走路。
1、宝宝,你们瞧,谁走来了?(小鸭子)我们一起向小鸭子打个招呼。(小鸭子你好)
2、再看看小鸭子是怎么走来的?
3、宝宝,我们现在变成一只小鸭子,学学小鸭子走路吧。
4、宝宝们真聪明,我们和小鸭子一起到河边玩一玩吧。
(三)认识小乌龟,学习小乌龟走路。
1、宝宝们看,河岸上谁走来了?(小乌龟)我们一起向小乌龟打个招呼吧。(小乌龟你好)
2、小乌龟走路的时候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
3、宝宝,你们想变成一只小乌龟吗?赶快变成一只小乌龟,学学小乌龟走路吧。
4、宝宝们真棒,我们和小乌龟一起到草地上玩一玩吧。
(四)认识小花猫,学习小花猫走路。
1、还有一只小动物看见我们了,它也走来了。宝宝快看,是谁呀?和小花猫打个招呼吧。
2、小花猫走路是静悄悄的还是重重的?
3、宝宝,我们也赶快变成一只小花猫,学学小花猫走路吧。
4、宝宝们,我们和小花猫一起到草地上去捉吧。(提醒幼儿走路要静悄悄的)
三、跟唱歌曲,随音乐进行游戏。
师:宝宝们,你们玩累了吧,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宝宝们快听,好听的音乐响起来了,奥,原来是一首歌曲,我们快听一听吧。
1、欣赏一遍歌曲。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拍手。
3、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一边拍手一边唱两遍。
4、宝宝们,你们瞧,小动物们跟着音乐走起来了。请幼儿欣赏一遍。
5、宝宝们学会了小动物走路,我们也跟着音乐来表演吧。
6、宝宝们表演得太棒了,我们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表演吧。
7、请宝宝们表演给客人老师。四、结束。宝宝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一起和小动物说再见,我们一起走着回家吧!
活动反思
每次讲课后总会有很多的`感悟,这次讲课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比以前有所进步,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提高,感觉自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仔细回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选材上,我根据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动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音乐游戏《小动物走路》,并精心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我以“去树林游玩”为主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四种小动物并学会了它们走路的样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高兴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3、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在课件制作上,我精心制作了动画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学习,模仿小动物走路。
虽然自己在活动中总体表现良好,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托班孩子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接触的少,因此,导致了我在活动中所提的问题不太恰当,以至于有的孩子回答不正确。比如:在出现小花猫这幅动画的时候,我问:“小花猫是怎么走来的?有的孩子不是回答,而是模仿爬在地上学小花猫走路。见此情景,我随即另提出一个问题:“小花猫是静悄悄地走来还是重重地走来?孩子们一听,便说是静悄悄地走来,这样一问,便掌握了小花猫走路的样子。
其次,在课件制作上,虽然自己精心制作得比较好,但是为了让小动物跟随音乐按顺序表演,由于电脑知识欠缺,没有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那种效果,因此,自己以后要在课间制作上多下功夫。
最后,这次讲完课后,感觉自己在课堂上语速还比较快,性子还比较急,想急于完成活动目标,自己以后要尽量克服,使自己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完美。有了以上的一些感受,我想自己以后会多加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羊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理解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区别。
2、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会用方程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列各题
(1)甲数是278,乙数比甲数的6倍还多32 ,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278,比乙数的6倍还多32,乙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计算)
2、计算后讨论
(1)这两题不同在哪里?
(2)第2题用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的?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1)审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答:
学生试着用两种方法(算术方法和方程)
(3)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法1:(1700-32)÷6
=1668÷6
=278(元)
解法2:解:设人均收入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6x+32=1700
6x=1700-32
6x=1668
x=278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用算术方法解时怎样思考?
列方程解时又如何思考的?
教师指出:两种解法的思路不同,象这样的逆向题一般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2、根据图意列方程
(1)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2)第2题
(3)说说与第三题的相等关系。
三、巩估练习
1、王大叔承包的果园,有苹果树280棵,比梨树的3倍少20课,有梨树多少棵?
(1)先说出相等关系再用方程解。
(2)解题后讨论:
你是根据怎样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梨数的3倍-20棵=苹果树280棵
能否列成3x-280=20这样的方程?那个方程比较容易理解?
2、学生独立解答练一练的2、3两题。
(1)要求先写出相等关系再用方程解。
(2)你还会列出其他的方程吗?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讨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2、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必须先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所求的数为x,然后根据相等 关系列出方程。
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板书)孙权劝学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变
吴下阿蒙 ─────→ 才略吕蒙
乃始就学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变
环境 ────→ 天才
持学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议论──结友(惊赞)
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样的设计,能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潮。)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附板书: 25、赶海
赶到海边
趣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
(这篇课文,是作者写儿童时代所做的事情,语言也很通俗。课文的内容是浅的。浅文如何深教?这份教案的设计,大家是可以借鉴的。)
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对联导入,让学生猜猜讲的是什么人物。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二、教学新课
1、读一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2、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学生回答:愁
(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学生回答:①“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
(3)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只恐’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4)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3、说一说。
李清照的生活状况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诗在其诗中占绝大多数。
4、赏一赏:
拓展迁移赏析《如梦令》、《醉花阴》
其离愁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满腹愁怨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国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5、理一理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唱一唱 歌曲:武陵春
演唱:王笑微
三、结束语
?是你》教师作品
备用资料:《如梦令》资料: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羊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草》这首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共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新课。
2.理解诗意:可以利用课件,演示草的生长过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 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羊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通过熟读成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仪器与媒体
搜集国庆节的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加上有关的情景渲染来感受课文内容,体会“十月一日”全国人民的喜悦激动之情。
板书设计
9、欢庆
田野——果实枫林——旗帜蓝天——鸽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导课。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四、赏读课文
五、练习背诵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日,同学们看一看录像,说说是什么节日?
同学自由发言。
教师提要求:自己读课文,把暂时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并加上拼音。
指名读:
教师出示课件(带拼音的字词)多名同学读,师生评议。
再读课文,读通读熟句子。
谈话:刚才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下面我们一块看一段录像,说说人们怎样给祖国妈妈过生日?
放录音,要求同学认真听。
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学生自己读。
教师再次范读,学生同桌互读。
指名读,学生评议。
小结:国庆节这天,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的大海,从首都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全国人民都在庆祝,下面我们一块读最后一句,齐读课文。
读读你喜欢的诗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你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自己读一读。
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复习回顾
指导书写
三、完成课后
读读写写
四、练习1、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亿 洁 曲 祖 红旗……
2、出示词语: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范写:亿 曲祖 旗
学生描红 临写课本中的字,教师检查指导。
把生字组词写在练习本上。
师指导,生自己完成。
填空
十月一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到北京,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的果实,( )的枫叶,( )的鸽子,( )的海涛,购成了多么美丽、多么祥和的图画。
你想说写什么?说说看。
师生评议。
羊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蝌蚪教案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