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文书网 >工作计划

物理教案模板7篇

完善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细节和条理性,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理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教案模板7篇

物理教案模板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w

(2)能用公式p=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功的概念是什么?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说出功的公式及单位二、新课教学

一、复习

1、功的概念:

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w=fs单位:j焦耳二、新课导入

1、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起重机搬运,对砖块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时间不同,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以时间

(2)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5、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单位

wp=t

p——功率w——功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7、例题讲解p668、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

三、练习

略(四)小结(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板书

2、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大小

(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3、概念:功与时间之比4、定义式:p=w/t

w—功—jt—时间—s5、推导式:p=fv注意:

(1)力大小不变

(2)速度不变

p—功率—w

物理教案模板篇2

[高一物理教案3-5]

力学单位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制,以简化运算 。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单位制及其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单位制在错误!链接无效。计算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物理量,大多数物理量都有单位,并且,有的是通过物理公式确定它们的单位。一般说来物理量的单位可以任意选取,这样就会存在同一个物理量出现多个单位,与此同时存在多种单位制。那么,通用的单位制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建立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二)、单位制

1、基本单位 :选定几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a:长度的单位——厘米(cm)、米(m)、千米(km); b: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c:质量的单位——克(g)、千克(kg)。

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1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举例说明:

(1)我们选定位移的单位米,时间的单位秒,就可以利用v?米每秒。

(2)再结合公式a?vt-votst推导得到速度的单位,就可以推导出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3)如果再选定质量的单位千克,利用公式f=ma就可以推导出力的单位牛。

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构成了单位制。(三)、学生阅读课文:力学中的国际单位制及三个基本单位

1、长度单位——米(m)

2、时间单位——秒(s)

3、质量单位——千克(kg)(四)、巩固训练:

1、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a.质量; ; /s ; d.密度; /s; ; ;; i.长度 j.时间。(1)属于物理量的是。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 ;

(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属于导出单位的有。

2、例题:

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 a:5s末的速度是多大? b:5s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大?

分析:本题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已知,需要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初速度v0=0,在恒力作用下产生恒定的加速度,所以它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的质量m和所受的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加速度a,即可用运动学求解得到最终结果

2解答:

已知:m=7kg,f=14n,t=5s 求:vt和s 解:a?fm?14n7kg2=2m/s=2n/kg

2 vt=at=2m/s×5s=10m/s s=12at=212×2m/s×25s=25m 22 说明:按国际单位制统一各已知量的单位后,不必一一写出各物理量的单位,只在最终结果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就可以了。

简化后的解题过程:

a?fm12?147m/s2?2m/s2vt?at?2?5m/s?10m/s s?at?212?2?25?25m 训练:

质量m=200g的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为a=20cm/s,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及单位,下列运算既正确又符合一般运算要求的是。

a: f=200?20=400n; b: f=?=: c: f=?=; d: f=?/s=(五)、课堂小结:

(?1)选定的几个物理量的基本单位?(?2)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单位制(?1)由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导出单位(?2)在计算时,一般用国??计算中不必一一写出各3

2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际单位制,量的单位单位(六)、课外作业:略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

免费下载物理教案模板

优秀物理教案模板

8年级物理教案模板

中学生物理教案模板

物理教案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成就,能测量天体的质量及预测未知天体等

2.熟练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3.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激发学科学习激情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测天体的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2.难点:物体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授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后,尤其是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后,立即凸显出定律的实用价值,能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的质量,科学性的去预测未知的天体!这不仅进一步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有力地树立起人们对年轻的物理学的尊敬。

二、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交流讨论。

1.说一说物体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区别和联系

2.写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3.简述“笔尖下发现的行星”的天文学史事,该史事说明了什么?

三、师生互动参与上述问题的学习与讨论

1.学生互动学习交流发言。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总结(结合课件展示)。

(1)万有引力和物体的重力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如图(1)

1)在两极点:

2)除两极点外: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

另外一个分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由于提供

向心力的力很小(即使在赤道上),物体的重力

的数值和万有引力相差很小。

3)在赤道处:

显然,地球表面附近随纬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值略微增大。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约为物体在该处受到的重力,不予考虑二者的差别。

物体在距离地心距离为r(r>r)处的加速度为ar:

则:

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在距离地心距离为r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r:

则:

(2)“科学真是迷人”巧测地球的质量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在卡文迪许之前就已知道,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这在当时看来就是一个科学奇迹。难怪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地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

(3)计算天体的质量

1)计算太阳的质量

核心思路方法:万有引力提供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对行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可得:

2)计算其他中心天体的质量:

核心思路方法:万有引力提供小星体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对小星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可得:

思考与讨论:如何进一步测中心天体的密度?

中心天体的体积:,中心天体的密度:

联立以上各式得: 。

若,则: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结论。

(4)发现未知天体:

1)笔尖下发现海王星

1781年人们发现矛盾亚当斯和勒维耶计算并预言伽勒发现证实

2)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

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了一颗著名彗星的'轨道并正确预言了它的回归。

3)海王星的发现和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不仅进一步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也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也成为科学史上的美谈。科学定律的可预测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随堂练习:

例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它对一切具有中心天体的引力系统(如地月系统)都成立。经测定月地距离为3.84×108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36×106s,试计算地球的质量m地。(g=6.67×10-11kg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例2:20_年10月22日,欧洲航天局由卫星观测发现银河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型黑洞,命名为mcg6-30-15,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周围物质大量掉入黑洞,假定银河系中心仅此一个黑洞,已知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匀速运转,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估算该黑洞的质量()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速度

b.太阳的质量和运行速度

c.太阳的质量和到mcg6-30-15的距离

d.太阳运行速度和到mcg6-30-15的距离

例3:地球可视为球体,其自转周期为t,在赤道上用弹簧秤测得某物体的重量是在两极处测得同一物体重量的0.9倍,已知引力常量为g,试求地球的平均密度。

例4:某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地球上平抛一物体射程为60m,则在该星球上以同样的初速度,同样的高度平抛物体,其射程是

五、学习目标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结

本节课首先认识了万有引力和重力间的差异,后学习了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质量的两种基本方法:1)和2),最后见识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六、课后作业:

教材p432、3、4

?板书设计】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一、万有引力和物体的重力

1)在两极点:

2)在赤道处:,

二、“科学真是迷人”巧测地球的质量

,则:

三、计算天体的质量

1)计算太阳的质量可得:

2)计算其他中心天体的质量:

可得:

四、发现未知天体:1)笔尖下发现海王星

2)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

五、随堂练习:略

六、课后作业:教材p432、3、4

物理教案模板篇4

课前准备:

一、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二、具体步骤:

(1) 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 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1、学具: 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

2、教具: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 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前学习的内容:

1、 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

2、 查阅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态变化情况。

3、 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了解那些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

4、 与同学交流观察学习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做适当的记录整理。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学指导、学生活动)

一、 复习引入 (3分钟)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 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1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2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3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4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5答:蒸发和沸腾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 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6答:能; 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过程 (35分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 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

(2)什么是升华?

(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

(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

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

学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学生2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学生3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学生4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

(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小结 (7分钟)

四、作业布置、教师引导:

1、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

(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1、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

(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

(说明活动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

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

一 、活动:

1、过程

2、观察、记录现象

3、结论

二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物理教案模板篇5

[高一物理教案9-7]

教案9-7 受迫振动 共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2.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2.掌握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具

受迫振动演示器,共振演示器,两个频率相等的音叉

四、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讲授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讲了阻尼振动,在外力使弹簧振子的小球和单摆的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系统内部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不再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由于阻力不可避免,这样的振动最终都会停下来。那么我们有无使它们振幅不减小的办法呢?(提问)那就是给系统不断补充能量,即给系统一个周期性的外力,使该外力对系统做功来不断补充系统所损失的能量,使其不断振动下去,这种振动叫受迫振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七 受迫振动 共振

(二)进行新课 【演示1】受迫振动:课本图9-29所示装置中弹簧下面悬挂着重物,放手后让它振动,由于阻尼作用,重物很快停止振动,如果不断地转动摇把,即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的物体,重物就会不断地振动,这就是受迫振动。

?板书】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维持受迫振动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受迫振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行走时跳板所发生的振动;机器工作时机器底座所发生的振动,都是由于受到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受迫振动。那么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在振动时的频率由什么决定呢?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实验。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2】受迫振动

把重物提到某一高度,放手后让它做自由振动,记住它的振动频率(或周期),这个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然后以各种不同速度转动摇把,振子做受迫振动的周期也随之改变,转速大,振子振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大,由此得出结论。

?板书】(3)物体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振子的固有频率由什么决定的呢?任何物体都有自身的特殊的结构,它们的固有频率是由这些结构所决定的,单摆的固有频率是由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所决定的,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由弹簧和小球所决定的,而与外界无关。

虽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是由驱动力频率决定的,而与物体的固的频率无关,但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有联系呢?

?演示3】共振

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课本图9-30),其中a、b、c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当a摆动的时候,其余各摆也随之做受迫振动,而此时驱动力的频率就是a摆的固有频率. 实验表明,固有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相等的b摆和c摆振幅最大;固有频率跟驱动力相差最大的d摆振幅最小.由此得出结论: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曲线.当驱动力的频率f与物体的固有频率f′接近时,物体的振幅越大;当物体所受的驱动力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物体振动振幅最大.在做实验1时,我们也看到当把手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即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子的固有频率时,振子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板书】

2、共振

(1)共振: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演示4】声音的共鸣(课本图 9-32).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打击音叉a的叉股,使它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发音,可以听到没有被敲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如果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来改变b叉的固有频率,重复上述实验,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

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音叉a振动后,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传到b后,给b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由于驱动力的频率跟音叉b的固有频率相等,于是b发生共振,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板书】(2)共鸣

音叉下面所装的空箱叫共鸣箱,音叉发声后,共鸣箱发生共鸣,可以使音叉的声音加强,家用的音箱的原理类似于此.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些共振对人类有益,有些共振对人类有害,如何利用共振和防止共振呢?

?板书】(3)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共振现象有许多应用,把一些不同长度的钢片装在同一个支架上,可用于制成测量发动机转速的转速计.使转速计与开动着的机器紧密接触,机器振动引起转速计的轻微振动,这时固有频率与机器运转频率相同的那片钢片发生共振,有较大的振幅.若已知钢片的固有频率,就可知道机器的转速.

共振筛(课本图9-33)也是利用共振现象制成的.把筛子用四根弹簧支起来,在筛架上安装一个偏心轮,就成了共振筛.偏心轮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时,适当调节偏心轮的转速,可以使筛子受到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筛子的固有频率,这时筛子发生共振,有较大的振幅,提高了筛除杂物的效率.

在某些情况下,共振也可能造成损害.军队或火车过轿时,整齐的步伐或车轮对铁轨接头处的撞击会对桥梁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如果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的振幅显著增大,以致使桥梁发生断裂.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以免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火车过桥要慢开,使驱动力的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

轮船航行时,如果所受波浪冲击力的频率接近轮船左右摇摆的固有频率,可能使轮船倾覆,这时可以改变轮船的航向和速度,使波浪冲击力的频率远离轮船摇摆的固有频率.

机器运转时,零部件的运动(如活塞的运动、轮的转动)会产生周期性的驱动力,如果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机器本身或支持物的固有频率,就会发生共振,使机器或支持物受到损坏.这时要采取措施,如调节机器转速,使驱动力的频率与机器或支持物的固有频率不一致.同样,厂房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也不能处在机器所能引起的振动频率范围之内.

总之,在需要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在需要防止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不同,而且相差越大越好.

(三)巩固练习

1.a、b两个单摆,a摆的固有频率为f, b摆的固有频率为 4f.若让它们在频率为 5f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那么 a、b两个单摆比较

a.a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f. b.b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4f. c.a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5f. d.b摆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5f.

2.一船在海上以某速度朝东北方向行驶,正遇上自北向南的海浪,海浪每分钟拍打船体15次,船在水中振动的固有周期是6s,为避免发生共振,以下可采用的四种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把船改向东航行,并使船速增大. b.把船改向东航行,并使船速减小. c.把船改向北航行,并使船速增大. d.把船改向北航行,并使船速减小.

3.支持车厢的弹簧固有频率是2 hz,列车行驶在铁轨长度为 m的铁路上,当行驶速度为多大时,车厢振动最强烈?

(四)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联系实际列举几个共振的应用和防止实例. 2.练习七第(1)、(2)题做在作业本上. 参考题

1、洗衣机在把衣服脱水完毕拨掉电源后,电动机还要转动一会儿才能停下来.在拨掉电源后,发现洗衣机先振动得比较小,然后有一阵子振动得很剧烈,再慢慢振动又减小直至停下来.其间振动剧烈的原因是

a.洗衣机没有放平稳. b.电动机有一阵子转快了.

c.电动机转动的频率和洗衣机的固有频率相近或相等. d.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2.“洗”是古代人用金属制造的形似现在洗脸盆一样的东西.盆底铸有四条鱼,叫鱼洗.注入鱼洗一半以上容量的水,用手有节奏地摩擦盆上的两耳,盆会像击钟一样振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水产生激荡的波纹,形成一定的图案.在振动强烈时,盆里像有几条活鱼一样,不仅搅得浪花荡漾,而且还有许多小水珠从鱼口处向上喷.试解释此现象.

说明:

1.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使学生理解物体在做受迫振动时其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以及受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动的特点.2.在做共振实验时,也可以用如下的实验代替课本中图9-33的实验。即在同一块薄木板上固定许多长度不同,但质地、粗细相同的小木棒,振动其中的一个,观察其他小木棒哪一个振动得最剧烈。

3.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一下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乐器的共鸣箱等)以及避免共振的做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物理教案模板篇6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传统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大家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过程,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合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实现物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接下来我就谈谈在利用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自主学习式的课前预习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

为了更好的学习,预习是相当有必要的,物理一般是联系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识。学生在上课前,要看一下书上的知识点和那些实验。以前布置学生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翻书式,为了预习而预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主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在这样的预习过程当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决,而那些自己独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积极地进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种资料,并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利用同学之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要带着疑问上课,多问为什么就行了,对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多想象,对书本知识也要抱有疑问态度,并在学习中解决疑问,这样思维不但不会被束缚,反而会发展更快。

二、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参与积极性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主动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索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发明和创造过程的重要性,这样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浓厚的兴趣与爱好。知识的获得过程贯穿于自己动手实验的探索过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更深刻,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思维活动经历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阶段,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较好地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同时

有利于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大胆创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

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生实验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感到分身乏术。通常的办法是利用部分好学生以点带面,充分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学会主动参与讨论,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细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从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和学习。

四、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以很好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学生认真倾听,让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不再单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思维的灵感在不知不觉中闪现。

总之,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合理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感受。

物理教案模板篇7

复习目标

1.能说出力的概念、单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能阐明弹力的概念,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说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记住g=mg。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54、55页“考点解读”部分。(15分钟)

2.学生自学

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

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25分钟)

考点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会感觉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练习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

考点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例2: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练习1: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考点三:重力:

例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

练习1: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

练习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组工作总结模板6篇

物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模板5篇

物理科组工作总结7篇

预高一物理教学计划7篇

物理初中工作计划7篇

学校物理组工作计划7篇

物理教研工作计划精选7篇

物理组工作总结7篇

物理组学年工作计划7篇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890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