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彻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有条不紊地展开课堂教学,教案促使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布置和课堂管理,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数学加1减1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加1减1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
一年级数学加1减1教案篇2
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一年级数学加1减1教案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加1减1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 )=12 9十( )=13
②9十( )=14 9十( )=15
③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一年级数学加1减1教案篇5
1、 认识到几个和第几的区别,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
2、 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并能够准确找到所求目标。
3、 将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融会贯通。
4、 培养学生比较、推理、判断、仿说、创新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认识到几个和第几的区别,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并能够准确找到所求目标并能将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融会贯通。
课件、水果贴纸、未着色图画
出示小火车图片
师:“呜~咔咔咔咔,呜~咔咔咔咔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生齐:小火车
师: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美味的水果,同学们快来看一看小火车上都有什么水果啊?
生:小火车上有葡萄、苹果、香蕉、梨、桃子。水果贴上,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小火车上总共有几种水果呢?
生齐:小火车上总共有5种水果。说完整的话
孙悟空图片
师:会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说啊,它最喜欢吃桃子啦,你们可以告诉它应该去哪个车厢可以找到桃子吗?
生:孙悟空应该去第五个车厢去找桃子吃。
师从右数找到第五个——葡萄
师:这个是桃子吗?
生齐:不是!
师:那孙大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找到桃子呢?
师引导学生说出“从左边数第五个是桃子”
师:好,孙悟空很高兴同学们帮它找到了它爱吃的桃子为了感谢同学们,它准备将苹果送给同学们,那我们该去哪节车厢去拿苹果呢?
生:我们去从左数第二节车厢去拿苹果。
师:特别准确!别的同学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我们还可以去从右数第四节车厢拿到苹果。
师:咱们同学真是太厉害啦,竟然都答对了。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将送给你们更多美味的水果。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啊?
生说喜欢的水果名,并其他学生说出相应的位置,师将水果图片奖励给学生
师:现在我们吃完水果了,是不是该运动一下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男生女生站起来”。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老师会说一些次序,点到谁,谁就站起来,看看谁的反映最迅速、最准确!比如说,我说:“第二横行,从左数第二个人”就是曾琳雅需要站起来。所以说,第几个都指的是一个物体,它表示的是物体的位置。
师生互动,做游戏,对的次数最多的组给“小组将”
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学习了“第几”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第几”的问题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随堂练的第~页,同学们独自完成第 ~ 题。
生做题,师巡视看生答题情况。师找生订正答案并进行讲解。
师准备六盒彩笔,未着色画六张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能掌握“第几”的知识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放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第一横行的六位同学是①号,第二横行的同学是②号以此类推,每一组都有七号。按照1~7的顺序,各横行依次按老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的白纸上涂上颜色,看哪一组图得又准又快又好!老师会给表现最好的组颁一个“小组奖”。但是,如果有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中违反课堂纪律了,那么就给她们组扣一分!
游戏
师:现在,老师根据各组同学画的情况,给各小组打一下分。老师首先让画的是
所以说,今天得到小组奖的是第~组贴奖我们鼓掌为第~组祝贺一下吧!其他组表现也不错,希望下回你们表现得更加优秀,也拿到“小组奖”,好不好?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几”的相关知识,知道了
生:1、几个和第几是有区别的,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
2、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要先找准第一个。
3、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是相通的,应该灵活运用。
4、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集体的优秀才是真的优秀,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师:好,我们放松的时间到了,同学们可以把手放在桌子上,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
背景音乐,数学故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